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召开专题座谈会,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工作情况。自2019年1月1日成立以来到今年6月26日,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案件20338件,审结17638件。

有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法庭受理案件类型与我国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同频共振,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占比超三成,发明专利案件年均增长30.9%,判赔超亿元案件和认定构成垄断案件不断增多。

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法庭涉外国当事人案件约占10%,年均增长28.6%,发明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涉外案件更高达三分之一,当事人均为外国主体的案件不断增多,我国是世界上审理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并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裁判标准切实做到规范统一。法庭集中统一管辖全国各地法院一审的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的上诉,从体制上解决了过去由各地高级法院分别审理有关上诉案件存在的终审裁判标准不统一问题,有效解决了当事人对地方保护的担忧,切实助力完善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有力推动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整体提升。法庭成立以来,各项审判质效指标普遍明显趋优,五年多来:

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实体案件二审改判率19.4%、调解撤诉率38.1%,均高于改革前;

技术类知识产权行政实体案件二审改判率6.9%,与改革前基本相当;

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实体案件二审发回重审率分别为1.1%、0.13%,远低于改革前;

实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182.1天、管辖案件29.9天,均短于改革前;

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申请再审率下降约10个百分点。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