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永福县永福镇曾村村委会是桂林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曾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目前驻站各级人大代表10名,其中中共党员9名。联络站通过建好宣传“大阵地”、办好三个“大讲堂”、筑好法治“大环境”,拓宽普法渠道、传递普法声音,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制宣传主阵地。

建好宣传“大阵地”,拓宽普法渠道。通过不同形式和载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法律法规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图文并茂,让法律法规“转”起来,在法制宣传广场设立11个“普法漫画转转转”宣传栏,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桂林市地方性法规内容进行摘录宣传,把生动形象的漫画插图融入严谨枯燥的法规内容中,吸引群众主动阅读,让法律这一专业事情变成老百姓的身边事、关心事。增设两个室外电子显示屏,邀请学校师生、村民群众茶余饭后到宣传广场观看红色电影和法律宣传片,通过有声音、有图像的影片,让法律宣传由室内转为室外,从“听讲课”转为“看电影”,调动群众学习积极性。

办好三个“大讲堂”,传递普法声音。聚焦“党建聚力+立法推动”,创建“立法为民 汇聚民智”党建品牌,选聘31名党员立法信息员联系村屯,立法触角从点延伸至村、镇、县,普法声音覆盖全县域、最基层。联络站以开展全县人大系统党建品牌联创共建活动为契机,组建党员服务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法律法规等知识,主动深入村屯一线对法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宣传。创建“1+9+18”立法联系体系,即1个立法联系点、9个乡镇、18个信息采集点,将1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纳入立法信息员队伍中,贯通县、镇、村人大队伍力量,扩大普法宣传阵地和队伍。吸纳村民小组长成为立法信息员,结合舞狮、文艺晚会等村级文娱活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筑好法治“大环境”,彰显普法成效。积极推动法治+清廉建设相融合,通过加强法治宣传,强化法治思维,把村干部培养成“法律明白人”,增强村级干部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同时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实现基层治理与清廉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中,群众对基层立法工作从“不关心”到“关心”、从“不愿提”到“主动提”,自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上报各类地方性法规的修改意见建议21条,对《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资源若干规定(草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上报的意见建议获采纳2条,征集到立法后评估意见建议6条。曾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三官一律”等作用,成为全县“矛盾不出村”典范村。(黄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