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7日讯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目前,正值夏玉米播种的高峰期。然而,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快。位于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的科百莱芜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工作人员针对土壤失墒这一情况,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对干旱缺水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全力确保秋粮能够稳产增收。在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的济南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的玉米田里,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上有针眼般大小的小孔,细细的水珠从小孔涌出,渗入地垄里,滋润着玉米种子,催其发芽出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园区管理中心总经理曹耀鹏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这个夏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其中有300亩还是我们种的这个新品种的水果玉米,但是由于今年的这个持续的干旱,确实对我们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然后我们就是采用最新的技术,对玉米的种植采用微滴灌技术进行全面的灌溉。”

精准灌溉,让农作物既能“喝饱水”又能节水。曹耀鹏表示,通过这种微滴灌技术,可以将水源精准送到农作物根部,按需按时送水,从而节省了大量水资源,同时可以降低干旱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作物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用传统方式大水漫灌的这种情况下,可能一亩地花人工的成本,加上水电的成本,至少要到200块钱。现在采用微滴灌技术,滴灌带加上我们的主管路,加上人工,花费就在100块钱左右,所以说节约成本这方面也是非常的明显,最主要是我们解决了水量不足的问题,就用很少的水就解决了干旱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创新赋能,“慧”就农业新图景。除了铺设滴灌带,当地的工作人员还在大田里安装传感器设备,结合科百5G物联网系统,让这里的玉米也得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曹耀鹏说:“我们也给大田配置了物联网系统,就是我们在田间也装上了土壤水分传感器,这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就可以通过我们的中央基站,连接到我们的物联网平台,主要就是为了去检测土壤的湿度的变化,从而给滴灌提供更加精准的灌水决策。”

闪电新闻记者 耿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