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今比亚迪在中国车市延续全面领先的势头,成为“众矢之的”也不足为怪。而最近这两天,就在某些舆论夹枪带棒地“内涵”比亚迪之时,传来比亚迪一举获得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消息。比亚迪不用只言片语,用国家级奖状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恶意中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科技日报报道,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比亚迪获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涉及电池、电动车关键部件和整车平台等核心技术。

据了解,这三个奖项分别是:《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和《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项目涉及从刀片电池、自主 SiC、新一代电动汽车整车平台等领域,开创了电动汽车整车平台化设计国际新路线,这也是比亚迪第二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比亚迪一举拿了三个二等奖,可以说是成色十足,在当下各种“卷”的车市真是一股清流。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之下,目前汽车圈充满了各种套路,既有明目张胆的恶意中伤,也有指桑骂槐的内涵 diss,而比亚迪始终心无旁骛地走在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

正如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所言:我们也不会教别人如何造车,如何做品牌,如何讲故事。新能源车本身就是新鲜事物,我们作为领导者,自己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处在无人之境,研究行业难题。做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心之所向!我相信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愿意买你的产品就是最大的信任。

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

前不久,比亚迪在车市率先亮出新品价格引起震动,秦L参数图片)以9.98万元的震撼价格上市,秦PLUS把A级轿车的价格打到了7.98万元。随即,车市既有的价格体系被打破,很多车型也卷入了价格战售价创出新低,卡罗拉也降到了7.98万元,帕萨特也来到了14万元价格区间。史无前例的价格战使得许多车企无法招架,以至于有车企发出“低价之下岂有硬货”的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价之下真无硬货?低价一定是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第一车道注意到,比亚迪本次获得的三个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之一是《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传统车企实际上都是零部件采购组装调教的组装厂,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身产品的销量,只有卖得越多才可以拿到更便宜的零部件采购成本。而比亚迪的这项获奖的技术就是成功地将零部件研发生产整合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优势。这恐怕正是比亚迪规模化生产,并让利用户,造用户买得起,放心开车的真正底气。

低价之下也有硬货,低价不一定就是偷工减料。科技进步和大规模产业化导致成本降低,让利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难道不是车企追求的目标?实际上目前车市中,其他车企自身的规模化优势和产业链成本很难做到比亚迪的成本,如果跟进价格战,那就要面对亏损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某第三方平台的一个拆车视频节目,从三个大项“安全设计”“用料”“动力总成”及13个小项对秦L进行了“一拆到底”。结果显示,秦L在前防撞梁、乘员舱、底盘等8个项目领先对手,并且防锈工艺没有任何问题,超高强度钢占比也很高。事实证明,售价9.98万元的秦L配置和品质不仅没有任何降低,而是增配降价,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产品。

工程师文化,毫不畏“卷”

近几年,比亚迪在中国车市一骑绝尘断崖式领先,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作为长期关注比亚迪的汽车媒体,第一车道认为,比亚迪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宗旨,坚持长期主义,才有了今天的比亚迪。

在比亚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当天,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在社交媒体表示:我们还是愿意讲技术,讲混动技术如何做到省油,再讲纯电技术平台如何省电,讲讲高压充电,高转速电机,碳化硅芯片……我们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技术,研究产品,今天沉甸甸的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是工程师文化。目前比亚迪已拥有超10万名研发工程师,是世界上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专利超3万项,每天专利申请32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经过20多年辛苦耕耘,目前比亚迪已经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

正是因为埋头苦干厚积薄发,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技术,毫不畏“卷”领跑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