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耿先生最近遭遇了一场“机票改签”骗局,卡里的50万元被骗子划走。耿先生说,骗局发生时,银行给他打来了“预警”电话;不过在时间上有点尴尬,是在钱被划走后才打过来的。如此“事后诸葛亮式”的预警让耿先生十分恼火,他要求银行给一个说法。

招商银行:事前预警

平安银行:事后“预警”

耿先生说,之前他购买了5月21日去某地的四川航空机票。出发前一天,他接到自称是四川航空客服的短信和电话,说他的航班出现异常,必须改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方讲的航班信息、时间,都跟我5月21日要去的是一模一样的。”于是耿先生信以为真,随后和所谓的客服共享了手机屏幕,让对方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

就在对方操作时,耿先生终于反应过来,“当时我质问他你们怎么回事的时候,他看到我这个态度的时候,手机屏幕一下子黑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耿先生的手机便无法接打电话,他赶忙借别人的手机报了警。手机重新开机后,耿先生发现,冒充客服的骗子从他名下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卡中向外转了账。

这两张卡耿先生平常都不怎么用,里面均有大额的定期存款。骗子先将定期存款转成活期,然后对外转账。其中,骗子转招商银行卡中的10万元时,触发了银行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记录显示,招行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向耿先生核实身份、发出预警。耿先生说:“当时招商银行打不通我电话,所以当时就停止了交易。”招商银行的操作保住了耿先生的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平安银行卡中的50万元就没那么幸运,被骗子成功转走了。更让耿先生生气的是,通话记录显示,50万元在5月20日下午1点17分被转走后,平安银行的预警电话才打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相对比,耿先生一家认为,平安银行没有尽到保护储户资金安全的义务,对损失也负有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耿先生的妻子温女士很气愤:“预先发现异常给出警示那叫预警,事情已经发生了,你现在跟我讲是什么意思呢?是告知我们被骗了吗?还有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储户质疑未尽防范义务

平安银行拒绝回应

从5月21日起,耿先生夫妇多次找平安银行讨说法。但对方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安银行南京分行工作人员表示:“先生在平安的每日转账额度就是有这么高,那这个我们银行也没办法,因为要么是自主意愿转出的,要么就是点什么链接输入了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银行要监测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对于监测到的可疑交易,应当采取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或者中止支付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为什么同样的情况,招商银行就能及时预警并成功阻止交易呢?对此,招商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平常你不怎么转账,突然你转个10万元、20万元,会触发一个重新核实的机制。”

记者又走访了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每家银行的系统不一样,判定可疑交易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方面并没有统一的做法。

南京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家银行系统不一样,数据库也不一样,有可能对方的账户有异常它系统能检测到,有的系统就检测不到。”

工商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则表示:“每家银行肯定是不一样的,监管的力度也不一样。”

对此耿先生表示,平安银行事后给自己打预警电话,说明对方已经意识到那笔50万元的转账存在异常。可是,平安银行却没有按照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打不通说明你就感到有问题了,你其实也可以弥补的,但是他们平安银行没有弥补,这是让我们非常上火的。”耿先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耿先生的质疑,记者6月17日来到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了解情况,对方以需要请示上级为由,拒绝回应

保障储户资金安全是银行的立身之本,也是取得储户信任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要提高反诈意识,很明显,平安银行做得不尽人意。面对储户的质疑,平安银行的态度依旧遮遮掩掩。这样做,恐怕只会让储户用脚来投票。

银行需要检测可疑交易并采取防范措施,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希望平安银行能够直面质疑、正面回应。对此我们也将保持关注。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