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荔湾区水务部门的协调下,广州市荔湾区某豆腐厂与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签订废水委托处理合作协议,约定企业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渣预处理后,不再经过气浮池工艺处理,而是通过指定的接驳点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流入末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此举既帮助企业节省了每年约12万元的运行成本,又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优质碳源,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节能减排双赢,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实现了工业废水委托处理的第一个试点案例。

据了解,豆制品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好,企业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处理。而受区域性消费限制、生鲜食品保质期短等因素影响,豆制品厂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属于薄利行业,难以承担废水处理开支。

2022年,广州市水务局印发《广州市生产废水对公共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办法》,“鼓励运营单位根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针对环境和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不构成影响的可生化性指标(如BOD5等),按照‘绿色低碳’与‘互利互惠’的原则,与排水公司协商,确定可生化性指标排放浓度,探索污水代处理模式。”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荔湾区积极探索,经过系统性摸查,提出了基于节能减排和互惠双赢的污水代处理模式。由水务部门牵头,以辖内豆腐厂作为试点,会同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对其排放废水量及污水厂接纳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荔湾区积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业务指导和政策帮扶,在完成前期调研、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完成专家论证后,以优化营商环境、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为基本原则,确定企业生产的合格废水直排市政污水管网,由末端西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签订服务协议后,生态环境和水务部门按协议重新审批企业的排污限值。

荔湾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成功创建该试点后,荔湾区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进一步制定操作细则,加快工业废水评估工作,争取继续创建一批试点企业,助力辖内更多企业减负增效。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