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6月26日)上午,4000余名上海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迎来毕业典礼。典礼由校党委书记许涛主持。

2024年,上海财大共有181名申请人获博士学位,632名申请人获学术型硕士学位,1719名申请人获硕士专业学位,1877名申请人获学士学位,236名毕业生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全场师生共同见证了毕业生学有所成的重要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校训精神,也是上财人在时代变局中的察势应变之源、安身立命之本,更将是所有毕业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刘元春表示,2024届毕业生们见证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未来的职业生涯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完全合拍,步入社会后将全面经受超级大时代的洗礼。他以"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回应时代之问,寄语莘莘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以"厚德"应对数字时代的颠覆性变化,勇担新时代新征程所赋予的使命责任。

数字经济时代,尤其是AI时代的各类技术创新都具有颠覆性的特征,都会对传统伦理和价值观体系带来剧烈的冲击,但这永远会体现在工具层面,纷繁多变的工具理性将更加体现厚德的力量。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未来引领数字时代的财经领袖人才,其引领不仅在于专业领域,更在于德行层面,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和人类未来的文明前景始终怀抱使命感与责任感。"刘元春说。

二是以"博学"迎接数字时代的全面创新,做有强大学习力和行动力的时代先锋。

《中庸》所总结的格物致知的程序和方法,依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法门。然而,数字时代充满创新、变革、突破和无限的可能性,尤其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出现,人类的脑力将得到极大的延伸,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模式也随之改变,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将出现剧烈的变革。

刘元春表示,低阶认知技能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更强大和持续的学习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和构建不断演进的知识框架,并以之进行问题识别、逻辑推理、意义构建,最终转化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行动力。"学习的方式和技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将是我们永远奋斗在时代前列最大的挑战。适应AI时代、引领AI时代,需要我们在‘博学’上进行变革、进行深化。"

三是以"经济匡时"把握新规律、新理念、新格局,彰显数字时代上财青年的本色。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新一代的企业家、创业者已开始崭露头角,登上历史舞台。"同学们恰逢其时,应不负盛世,勇当数字时代的财经领袖人才。"

"人生的每一个伟大都始于平凡、源于坚持,都有其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会有反复,但是只要你们认定目标、意志坚定,不轻易气馁、不轻言放弃,一路上的坚持和积累终将会给你们带来不平凡的结果。"刘元春勉励毕业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担负起历史、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 图:上海财经大学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