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6月27日电 (余乃鎏)“全市个体工商户将划分为三型四类”“汇集合力采取针对性差异化帮扶措施”……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厦门市场监管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进一步激发个体工商户活力及创造力,稳定生产经营。

《实施方案》提出了夯实分型基础、制定分类标准、组织分类认定3项重点任务。其中,分型是根据福建省分型判定指标,将在厦门实际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种;分类则是在分型判定基础上,对已纳入“成长型”“发展型”且诚信经营的个体工商户,通过自主申报或部门推荐认定,划分为“名特优新”(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四类。

“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实行基础标准全国统一、分型标准以省为单位、分类标准以市为单位确定的方式。”厦门市场监管局营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在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方案》配套发布厦门市个体工商户分类标准,明确该市分类原则、来源、认定方式等认定程序,并逐项细化全市“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分类标准,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元素,如“新闽菜”“名厨名菜名店”“鹭品”“厦门老字号”等,进一步呼应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发展导向。

不仅如此,《实施方案》明确,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内,将统筹各方面资源,对“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及“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提出15条针对性差异化帮扶措施,并配套细化办事指引,确保方案落地后指向明确、可操作、快兑现。

如,对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侧重提升登记审批便利度、增加经营场所供给、优化年报和信用修复流程、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及支持发展线上经营模式,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对处于稳定经营阶段、有一定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侧重优化用工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社保政策及强化金融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对处于持续壮大阶段、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侧重加强竞争合规精准指导、支持转型升级为企业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发展潜力大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侧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及扩展发展空间,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实施方案》规定,个体工商户分类认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一次,其中,属于“成长型”和“发展型”的个体工商户,根据属地原则,个体工商户可自主申报为“名、特、优、新”四类之一并经市场监管部门审核后认定——该项申报期为每年8月中旬分型判定结束后启动,并于当年11月底前完成分类,次年1月1日起,各部门对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实施精准帮扶。

“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厦门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体工商户是经济最微观、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经营主体。目前,该市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超45万户,约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一半,已成为参与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在重点推进分型分类政策落地落实的同时,开展系列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举办第三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完善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为个体工商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助力广大个体工商户在厦门实现更好地生存、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