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怎么讲,文明实践怎么办,志愿服务怎么搞……滕州市龙泉街道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个群众“家门口”的阵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圈粉出圈”,让文明之花浸润百姓心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内容紧跟“需求”,圈出“乐享粉”

近年来,街道按照“正向引导+人才提能+服务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工作思路,聚焦青年群体实际需求,着力打造青年提升“充电站”、织密青年赋能“服务网”、丰富青年社交“新场景”。社区“青年夜校”上线非遗技艺、生活美学、艺术熏陶、实用技能等课程,邀请名家大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参与授课,推出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中国舞、写意国画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服务,吸引青年静下心来掌握文化知识、提升内在素质、锤炼技能本领。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积极链接辖区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资源,结合青年职工需求、作息规律等具体实际,点单配送标准化课程“上门”,美甲、摄影、手工口红、电商技能、家政服务一系列课程不断“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节日强势“吸睛”,圈出“文明粉”

街道不断深耕传统文化沃土,焕发城市文化底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高标准打造传统文化体验场所,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巧制艾草门挂、止痒薄荷膏、非遗漆扇、非遗簪花体验、马面裙走秀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满足对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社区文化节遍地开花,精彩纷呈的京剧、快板、柳琴戏等轮番上演,获得群众的好评和称赞,让传统文化之美,在演出活动中浸润群众心田,不断坚定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领示范收获“好评”,圈出“服务粉”

不仅要让居民享受到志愿服务,更要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这是龙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一直以来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街道通过美德信用积分、礼遇关爱等多种形式,吸引鼓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爱心义剪”王阿姨便是在接受了第一次理发志愿服务后,积极投身到志愿者行列中的,随之而来的是“磨刀达人”“缝纫巧匠”“推拿大师”等。目前,街道志愿服务大集的志愿者也由原来常年参与活动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其中既有具有专业特长的老手艺人,也有热心公益的年轻技师。这些能工巧匠的加入,让志愿服务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社区烟火气里浓浓的人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圈出“法治粉”

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法律服务、宣传窗口前移,把宣讲台搬到志愿服务大集里,以“文艺+宣讲+互动”的志愿服务方式,通过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文艺宣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宪法》《民法典》等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近距离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通过志愿服务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法治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圈粉”“追捧”。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