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的消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表示,近日日方再次在南海问题上发表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言论,不顾事实真相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使馆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提出严正抗议。发言人强调,近期围绕仁爱礁的有关事态是非曲直是清楚的。菲律宾不顾中方劝阻一再谋求向“坐滩”军舰非法运补,企图长期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中国海警执法合理合法,专业克制。中方将继续依法应对菲方侵权挑衅行径,坚决维护自身主权权益。

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韩国外交官员同样在南海问题上发表了一些激进言论,遭到了中方的警告,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公告,对韩国外交官员就南海问题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抗议。仅仅两天后,我商务部便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苯乙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显然,韩国就是日本的前车之鉴,如今日本不仅在南海问题上更进一步,还直接针对中企下手,中方的反制很有可能将不再仅限于水产品领域。

毫无疑问,南海问题是南海地区国家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域外国家,没有资格对此指手画脚,更没有权利介入中菲涉海问题,日本方面声援菲律宾,就是想要拱火南海局势,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可谓是用心险恶。中国要求日本停止煽风点火,显然就是看清了日方的阴谋,其中直接指出日本不要成为南海的搅局者和肇事者,其实跟日本最近和菲律宾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有关,而中方明确要求日本不要成为南海的肇事者,算是一种正面的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中新社东京电日本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以自民党对“黑金”丑闻处理不力为由,当地时间向国会众议院提交对岸田内阁的不信任案。当日下午,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不信任案以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多数反对而被否决。对于立宪民主党提交的内阁不信任案被否决一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对媒体表示,政府和执政党将团结一致,专注于政治改革等刻不容缓的议题。去年11月,自民党曝出“黑金”丑闻,多个派阀为所属国会议员下达销售指标,要求他们出售政治筹款派对券。

据报道,立宪民主党党首泉健太指出通过的《政治资金规正法》修正案并不完备。他表示,修改后的规正法不包括禁止企业和团体捐款以及全面公开政策活动费,因此“是不合格的”。

他强调岸田内阁“无法开出针对政治不信任的正确处方”,并称首相岸田文雄“没有推进政治改革的资格”,要求他若不解散众院就应当下台。但岸田文雄曾称,短期内没有解散国会众议院、重新选举的打算。

立宪民主党指出,修改后的规正法不包括禁止企业和团体捐款以及全面公开政策活动费,因此“是不合格的”。他强调,岸田内阁“无法开出针对政治不信任的正确处方”。报道还称,自民党议员在讨论中反驳称,新规正法“兼顾了政治活动的自由和政治资金的透明度”。他表示根据公明党和日本维新会的提案进行了修改,认为“得到了广泛赞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件事,新华社东京电日本海上自卫队说,4月发生的两架巡逻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失踪的7名队员被判定为死亡。今年4月20日夜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架SH-60K巡逻直升机在伊豆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夜间反潜巡逻训练时相撞坠毁,两架飞机的8名机组人员当时被确认1人死亡、7人失踪。日本海上自卫队说,7名失踪队员生还的可能性很低,判定均已死亡。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搜寻工作还将继续。

根据黑匣子内的数据记录,两架直升机在事发前曾有不寻常的接近行为,并在接近过程中发生了撞击,撞击导致两架直升机失去控制,最终坠毁。引人深思的是两架直升机本身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因为机械发生故障或是设备老化的原因,这只得让人去思考造成军机坠毁的其他原因。在将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和设备老化因素排除后,人们将重点放在了人为因素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这种SH-60K反潜直升机可说是日本海军的"拳头"。它不仅有反潜、对地攻击能力,还负责舰队的机动补给。此役更是配合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编队,可见重要程度。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已经是日本一年内发生的第二起重大空难。去年10月,一架UH-60JA运输直升机在阿苏山地区坠毁,10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近年来,日本修宪删除"无战争能力"已成定局,军费开支屡创新高。美国也在全面"松绑"日本的军事力量,支持其扮演地区"力量平衡者"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随着美国在军事领域给盟友们松绑,日本的野心也越来越公开化了。日本之所以会接连发生军机坠毁的悲剧,可能与日本自卫队加强训练有关。2024年,美日印度都发生过军机坠毁的事件,美国还坠毁了F-35与F-22等王牌战机,可以说是付出了沉重代价。让美日长舒一口气的是,截至目前,2024年,美日发生在本土或者后院的坠机事件,基本上都是意外因素导致的。但在中东的也门,胡塞武装击落了美军多架“MQ-9”无人机。

第三件事,今年是中国和新西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过去10年来,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人文交流等诸多关键领域开展了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取得了重大进展。2022年,中新“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自动续签,中新“一带一路”合作再延长5年。值得注意的是,中新两国创造了许多“第一”:新西兰是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的西方发达国家。这有力助推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框架,对中国意义重大。

“新中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400多亿新元(约合1778亿元人民币)。”黎开盛说,“两国都非常关注如何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规模,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双方已着手讨论如何为贸易和服务创造更自由的环境,这是新中双边贸易协议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黎开盛指出,当前,新中两国在科技、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双方高度重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信息共享和经验互鉴。此外,两国在国际执法、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也有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