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下》有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当事物达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能保持通达,保持通达就能持续发展。

“变通”是一种顺应规律、顺势而为的智慧。

易者,变也。

从某种程度而言,《易经》就是一部讲“变通”的哲学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极必反,适度为上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博志》中说: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事物状态发展到尽头,便是相反面。

因此,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知足适度,过犹不及。

《易经》有云:

“亢龙有悔。”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要小心谨慎、戒骄戒躁,不然就会因为骄纵而失败,又因失败而懊悔。

李隆基年幼时,由于聪明能干、志向远大,颇得祖母武则天的欢心。

后来,他经过一番波折登上皇位,是为唐玄宗。

执政早年,唐玄宗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可是,盛极一时的大唐,终究也没有逃脱盛极必衰的结局。

在宫中养尊处优的唐玄宗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再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

他听不进忠言,也不再任用贤臣,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正如古语所云: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

很多时候,好日子过久了,就让人忘了苦日子有多难挨。

如果此时志得意满逐渐放肆,就会从好日子滑向苦日子。

曾国藩在家书中勉励自己:

“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不忘下场时。”

谈的就是“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为人处事,要时刻谨言慎行,处处注意,才能避免盛极必衰给人生带来的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否极泰来,必有转机

有的时候,事情看似发展到了尽头,但却并非绝路。

诗人陆游写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越陷入绝境,越要相信,希望会出现在下一个转角。

所谓“绝处逢生”,尽头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变化的机会。

这便是《易经》里所说的“否极泰来”。

倒霉的事情到了头儿,就要迎来好事发生。

故此,极端绝境的时候,需要一个好心态。

老子说:

“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

只有内心安静,才能情绪稳定;只有情绪稳定,才能生发智慧;

只有生发智慧,便可以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泰然面对,从容接受。

这样的人,才能在变化中发现事情的转机。

才能在面对逆境和坏运的时候,安稳自心,努力做事,莫问前程。

战国中期的军事家孙膑才华斐然,被师弟庞涓嫉妒。

庞涓砍掉了孙膑的双脚,还把他监禁了起来。

天赋异禀的军事才华无处舒展,还沦为阶下囚。

这个人生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孙膑却偏偏在人生绝境处,找到了转机。

他利用庞涓的骄纵心理,每日装疯卖傻,让庞涓放松警惕。

最终通过齐国使臣帮助,得以逃脱。

公元前342年,庞涓所在的魏国攻打韩国。

韩国不敌,求助于齐。

齐国采用了孙膑的兵计,直取魏国都城,活捉了庞涓。

人生一世,福祸无定。

有些事情,看起来是灭顶之灾。

却不知,“危机”二字中,“危险”本就暗含了“机会”。

只要保持冷静和清醒,对现实局面进行分析,就能在人生低谷处,寻找到触底反弹的机会。

此所谓:

“置之死地而后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全力量,趋时尽利

《易经》有言:

“潜龙勿用。”

哪怕是龙这样的神物,处于潜伏状态时,也要学会隐忍,隐藏锋芒。

世上许多事情,虽然起源于微小,但只要能够保全自身,就有可能抓住机会,逐渐发展壮大。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认清当下现状,谨慎面对风险,求得一线生机。

最终,以不争不抢、不显露自己的方式,来谋求自身的成长空间。

宋玉在《风赋》中说:

“起于微末,发于华枝。”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刚一出现时,都是柔弱不堪的。

因此才更应该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皇子,被唐宪宗封为光王。

李忱幼年时,唐宪宗惨遭宦官毒手。

失去宪宗的庇护,李忱与母亲的处境便极为尴尬。

为了保全母子二人的性命,李忱韬光养晦,假装痴傻,为的就是让自己远离宫廷斗争的漩涡,避免成为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在接下来的长达二十年的岁月里,李唐王室为了皇位争斗不休,朝堂竟无宁日。

只有李忱置身事外。

不过,他依然没有摆脱被猜忌、被排斥的遭遇。

为了避免祸端,李忱决定自我流放。

他远离了皇宫这个是非之地,来到民间,彻底让对手“放心”。

等到一切风平浪静后,他开始通过秘密渠道收集皇宫内的信息,为将来夺权做准备。

民间走了一遭,也让他看尽了人间沧桑和百姓疾苦,摸清了社会顽疾,探明了民生问题。

公元846年,武宗驾崩。

李忱在众人拥护下登基称帝。

积蓄了足够力量之后,他以石破天惊的姿态,重新回到了皇宫。

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经济有所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史称“大中之治”。

所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果自身力量不够强大,隐忍就是第一件要学会的事。

很多时候,一味退让看似窝囊。

殊不知,能忍、会忍的人,比只会争高抢上的人有福多了。

苟且偷生听起来委屈,但是,人只有“生”,才能有转机,才能有未来。

《易经》中说: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即便是不起眼的的小虫,也懂得通过弯曲身体,换取更强的伸展,从而推动身体前进。

哪怕是腾空的巨龙,也懂得利用冬眠,顺应天时,以图积蓄力量,保全自身。

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无论进退,都要根据自身力量,采取恰当的行动。

这就必须要掌握变通的智慧。

变通,意味着凡事要适度,不要过于出头。

变通,暗含着绝境逢生的可能,危机也可以发展成转机。

变通,昭示着弱小阶段要学会保全力量,等待时机,以图发展。

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灵活采取相应对策,有了这样的大智慧,何愁不能平稳安乐度此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