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为什么这样红?

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沂蒙精神,又因“沂蒙”而得名。

“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如今已成为革命老区临沂的鲜明城市文化主题。

红色沂蒙,红得热烈奔放,红得像燃烧的火,红得像鲜艳的旗,红得令人精神振奋!

沂蒙,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底色、传承和重在践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色基因是这里最浓最亮的底色

说起红色沂蒙,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沂蒙”,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主要指以蒙山和沂水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又被称为沂蒙山区或沂蒙老区,今天的区域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区别,其狭义的区域就是指今临沂市的范围。

“沂蒙”的称呼至今已有80多年。1938年5月,受党中央指派,郭洪涛从延安来到山东,随后担任扩大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5月21日郭洪涛主持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致电请示延安,依据“地区险要是适当的、群众条件好、给养容易”等几个原因,首次提出“创建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的想法。当年7月4日,毛泽东复电“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去做。”毛泽东同意了在山东建立“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从此,沂蒙,成为这片红土地的代名词,沿用至今,并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临沂的红色文化令人荡气回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

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奉献的红色热土上,在蒙山沂水间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有120余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

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采取“猛虎掏心”战法,一举扭转华东战局;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

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沂蒙母性的柔情更加震撼心灵。汩汩流淌的沂河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共产党人,留下了“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的千古绝唱。

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先生的名篇《沂蒙九章》之开篇就是《白云也难以比拟的圣洁》,在和当年的红嫂明德英见面之后,曾深情地描述到“在看到子弟兵负伤后只剩一丝二气的时候,没有犹豫,没有羞怯,她用那温馨洁白的乳汁,潺潺流入子弟兵那孱弱的躯体里,那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第一个用乳汁为正义淬火!”

作家深情地感慨到:“这是弥天的壮举!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感油然在心中升起…”在叙述百年老屋和百岁沂蒙母亲王换于时,他们的笔端情怀激荡,“这不仅是中国农民命运的浓缩,更是沂蒙山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9月19日,地处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落成开馆,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了馆名。李存葆、王光明先生又一往情深地为纪念馆献上《百年老屋赋》,里面曾有这样的表述“蒙山叠叠,沂河湛湛,百年老屋,精神摩天…”

如今,在临沂的红嫂家乡旅游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沉浸式实景演出,穿越时空的鲜活再现,让现场的观众热泪盈眶,沂蒙红的力量直抵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绽放璀璨光芒

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临沂这方水土的人民敬乡重土、耕读传家 、忠厚勤劳、敢于创新的文化理念。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党政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沂蒙人民信任党,铁心跟党走,孕育形成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鲜明的城市标志。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前来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精神作为一种内驱动力,凝聚形成的强大力量,在历史变迁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沂蒙精神在沂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其政治和理论层次进一步提升。

而沂蒙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脚步始终铿锵有力!

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的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勇扛红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让那河流改变模样”的豪迈气概,创造了“千库万塘锁蛟龙”“沂河两岸变江南”等一个个人间奇迹。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亲笔写下了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等“三次批示”,沂蒙人民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当时临沂地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寨式专区”,闻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临沂商城建设成为临沂人民最伟大的创举。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这里的人们以独有的“创新包容”的特质,打破计划经济的藩篱,让临沂商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崛起之路,发端于“小地摊”,历经40年,打造出了“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2023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126亿元、物流总额9334亿元,邮政快递19.4亿件,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如今,在临沂“买全球、卖全球”和“抓住直播电商的新风口”系列创新举措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里的物流线路畅达,物流费用的价格优势就是个传奇,这里产生的“新明辉模式”魅力四射,交易数字就在网络平台和指尖跳动出彩,这里也有普通“小人物”融入大市场大物流的奋斗之姿,真实亲切直击心灵,无不透出沂蒙精神的巨大力量!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临沂上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旗帜高高举起,沂蒙精神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岁月悠悠,“沂蒙红嫂”赓续红色血脉的情怀依然灿烂绚丽。2016年12月12日,张淑贞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进京领奖时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激动地说:“这是我奶奶和母亲最向往的事情,到我这里实现了!”

2018年12月20日,104岁的老红嫂张淑贞老人去世。临终前,她叮嘱家人把自己的3600元老党员补助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去世时手里紧紧握着的是一枚党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还涌现出“全国劳模刘嘉坤”“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王传喜”“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沂蒙红商”林凡儒““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兵支书”王成成等一大批先模人物,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体会,“红色土地和红色基因,带给自己强大力量!”。

如今,临沂这座现代化“北方水城”声名远扬,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质提升、两年万亿”的工业经济突破,文旅深度融合、城市文化价值“出圈”,如此等等,无不令人振奋和自豪!

红色文化汇入时代浪潮,滋养着一代代沂蒙儿女的心灵。他们牢牢把握“沂蒙精神贵在践行”的要义,沂蒙精神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党群同心既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又是工作目标

在车轮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一种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的活力和赋予时代价值,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才能不断发扬广大,才能感召、指引着最广大人民不断开拓前进。

如今,“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嬗变之美,让人始终感受到一股精神的力量:“党群同心”既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又是工作目标。

人们清晰地记得,在去年12月8日于临沂召开的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12345·临沂首发”研究座谈会上,来自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云曾高度评价说:“临沂市深入领会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走好走实了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临沂市委市政府牢记初心使命,以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通过“高效和管用”的手段,围绕“为民办事、宣传教育、问计问策”的三大功能,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打造“为民办事的权威,改进作风的利器,践行沂蒙精神的好例”之目标。

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到第一位,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和温暖。

政务服务一头连着政府职能,一头连着百姓需求。“有事找政府,就拨12345”,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也彰显着决策者的为民情怀。

去年4月5日《上观新闻》针对当地主流媒体公开“晒”出高新区马厂湖镇工单办理“拖拉”的情况,点评盛赞:“这种把问题公开化的方式,既是对群众的负责,又是对基层政府工作的督促,同时也将革命老区人民的实在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举令广大市民看到了全市上下作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不禁拍手称赞:“只要动真格的,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笔者留意到,从去年10月3日到10月15日,在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就先后两次调研这项工作,明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在持续工作中提高工作水平”,同时把精准指导提上议事议程,明确以乡镇为主体,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真正把“分类处理”落到实处,实现不断改进工作的目标。

当前,“首发话题”“首发融媒”在临沂市上下已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主流话题,群众通过“建言献策”版块主动发言探讨热点问题的破解办法,形成新的舆论生态,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去年以来,“我为停车开良方”、“城市园林最美案例”、“营商环境案例评选”等话题交流10余次,先后收到意见建议11.6万余条。

“12345·临沂首发”作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这一创新实现了政府管理与民生需求互相匹配,党委政府部门和全体群众同频共振。热线首发推动“工作中出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抓整改”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目前,“12345·临沂首发”注册数量已达400多万户,自2022年4月上线以来,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3%以上。2023年5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小事办实 实事办好》为题予以点赞!“12345·临沂首发”荣获2023中国数博会“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入选山东省改革品牌,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好例,彰显了“党群同心”新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群同心新实践,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3年10月31日,临沂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又吹响了“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的号角:必须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深入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读沂蒙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必须提高为民能力,提升干部能力本领;必须做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凝聚起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党群同心”是方向目标,是全局工作的统领、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是干群关系的双向奔赴。

以此为标志,就如何大力推动新时代全环境践行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劲精神力量。临沂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深化研究阐发。紧扣“党群同心”这一沂蒙精神的根和魂,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课题,举办理论研讨会,编纂历史研究读物等方式,多视角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沂蒙精神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化力量、执政理念和时代价值,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思考“过去党群同心是如何形成的”“新时代条件下,什么是党群同心”“怎样做到党群同心”,同时持续开展好“沂蒙精神万里行”等特色活动,并构建多元主体共同致力于沂蒙精神的弘扬伟业。

作为深化“党群同心”的创新举措,持续擦亮“12345·临沂首发”这一品牌,全面推进“建、进、用”的工作,在优化“3分钟派单、2小时见面、普通诉求3天办结”的工作快办模式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落实“干部进首发”制度,让市县乡三级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去现场办公,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中心以干带训,让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到这里学习锻炼,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在回应群众关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数据,深挖制度漏洞、作风根源等,动态抓好整改提升。

其次是强化资源转化。文化的力量能够赋予旅游更丰富的情感。针对很多年轻人在红色旅游中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旅行中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这就是我们旅游应该有的样子!深度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临沂深谙此道,提出了“突出整体、特色和融合”的思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加速“红色沂蒙”主题廊道建设,串联重点红色文旅目的地,构建红色引领、一环多支、串珠成链、快进慢游的红色文化体验带,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五一黄金周,乘着“我在临沂等你”的盛邀之东风,千万沂蒙人感受到了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的效应。

“相约亲情沂蒙,共享好客山东”,外地游客竞相涌到这里打卡、记录美景美食,临沂作为“宝藏城市”形象和“灯光秀”火爆出圈,热点变爆点、“流量”变“留量”,“临沂炒鸡”等美食可谓刷屏出圈,更多“食客”成为游客,网民激情四射纷纷点赞:“我夸临沂千百遍,不如你来临沂见一面”“意犹未尽,我还会来临沂的”……

再就是激励全民践行。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推进“党群同心”统领各项工作,更加注重各类沂蒙好例的先进性,让广大市民把感想化为理想,把感动化为行动,让内生动力更加澎湃、更加强劲,展示可信、可敬、可亲的形象。

在临沂迈向第一方阵、奔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以宏阔的视野放眼远望,胸怀浓浓的为民情怀,谋划了“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进位次、人均占有在全省提水平”的奋斗目标。

“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党群同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市委书记任刚的话语铿锵有力。

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历史文脉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红色基因与时尚潮流交汇融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交互共进。

新时代、新临沂。跳动在古今辉映发展脉搏中的时尚临沂,为世人所见所赞。通过宣传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沂蒙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105亿元,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招商引资“实好多快”,战新产业强势崛起,激光、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强市的新质力量,“精品钢”基地获批运营,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55位,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9.4%,居全省第一位。

沂蒙,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底色、传承和重在践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万沂蒙儿女豪情满怀,深深地爱着心中那抹鲜艳的“沂蒙红”!

沂蒙籍著名作家苗长水曾倾情阐述“沂蒙”的红色意象,“中国的红色经典,对世界起到影响作用,而沂蒙的红色,特别有文化意象,如今走在沂蒙大地上,依然感觉是红潮涌动,红色的彩霞照耀着未来,必定永远燃起激情和希望!”

作者: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 薛杰

摄影:刘笃龙、杜昱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