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积极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日前,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主办,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讨。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教授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经验,从而更好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从学理上阐明"做什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认为,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重点关切三个问题——学理化、专题化和一体化。其中,学理化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立足整体性、历史性和功能性视角,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逻辑关联;专题化要求高校研究以专题为载体,使课程建设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一体化指向发掘伟大建党精神背后的文本支撑,为伟大建党精神做出更多的理论阐释。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副教授指出,学生的精神需求和老师所提供的价值引领之间是一种供求关系,平衡供求的关键是培育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协同关系。

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上探索"如何做"。上海市中国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上海这座城市孕育和形成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充分利用好上海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感染力。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爱祥教授总结了"六有三无",即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要有高度、有故事,而无缝隙之感;有热度、有比较,而无违和之忧;有感觉、有感动,而无异化之患。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俊峰教授认为,讲好党史"故事",让思政课"活"起来,关键在于讲实,即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核心要回到"实",回到学生的身边,回到新时代。

与会者一致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思政课堂始终是我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持续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不断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文:董伟 图:陈龙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