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用手、锄头和脚踩在黄土里种菜的年代,刚开始看见他们把五花八门的机器搬进来我压根就不信这也能长出蔬菜,现在看到红薯叶、生菜整整齐齐排在架子上,还不需要打农药,我才感受到现在科技的力量!”6月26日,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城南街道台上村,一场鲜活接地气的田间课堂正在村内的未来农场展开,农技专家通过“经验分享+田间示范+互动交流”的方式,为农户党员和周边种植大户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和“育秧+基质栽培”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技专家为农户党员和周边种植大户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和“育秧+基质栽培”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王域姗 摄)

精准部署,让“田间”成为“示范带动”新阵地

强化组织领导。大祥区城南街道党工委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建立村、社区书记参加或列席生态环保、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工作会议制度,充分落实每月民情研判,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高素质农民培养作为重要议题。

健全工作机制。依托“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深化为民办实事活动,组织党员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面向村民、企业主、种植大户等广泛开展需求调研,坚持本土、务实,确定把田间地头作为学习研讨、宣传调研和示范带动的“重要阵地”,精准服务当地产业发展。

精心组织,让“科技”成为“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键少数带头讲。大祥区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送到党员群众心里,同时,组织党员结合乡村发展变化讲好“微党课”,激发党员群众团结奋斗干劲。

行家里手精细讲。在田间课堂上,农业技术人才重点围绕村级产业发展特色,为村民科普无土栽培雾培等先进的科技农业技术以及针对本土化的改造原理和效果,种粮大户们分享传统农业种植经验。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发展智慧农业的视野。

现场教学生动讲。通过参观现代农业温室观光大棚等现场,在专家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解惑下,农户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科技技术的运用和优势,提振了未来发展决心,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动能活力,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精细联动,让“生态”成为“未来农业”新方向

大祥区城南街道党工委紧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针对台上村产业多、科技农业初具规模的优势,探索推进“生态农业”新业态,鼓励“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

考察交流共学习、谋发展。在城南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台上村党总支组织党员、企业家赴湖南省晨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学习,重点考察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相结合”的新型农耕模式,通过基地现场操作演练和互动提问,双方深入探讨了生态科技农业基地的投产运营、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台上村鲜脆甜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更加坚定了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的决心。

实效培训强技能、助振兴。城南街道党工委定期组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党员等乡村青年群体深入辖区内企业一线调研学习“生态农业”新模式。幸福梅林基地“林上果+林下鸡”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充分盘活林下空闲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高海洋基地的“稻花鱼”“稻花虾”,整合有限的水土资源,种植水稻的同时发展水产养殖、实现一田两用。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培训不断提振农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将培育工作与人才吸纳、推优荐才结合起来,持续贯彻为党育人导向。

下一步,大祥区城南街道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绿色发展,坚持发挥“田间地头”的重要阵地优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做好“田间课堂”助力乡村农业绿色发展的“后半篇文章”,走出一条具有城南特色的以党建赋能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王域姗)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