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智能吉他、栩栩如生的超写实数字人,这些文化科技产品在广州越秀低调“出圈”,业务范围辐射至全国乃至全球。日前,记者走访广州市越秀区辖内企业及有关部门发现,不少文化企业扎根越秀,随着时代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与城区共同成长。

2024年,越秀区也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主线,打造营商环境“样板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据悉,今年越秀区将重点从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两个方面切入,推出“越创未来”的服务品牌,围绕科创型企业“起步-加速-成熟”全生命周期,聚合“职能部门+区属国企+专业机构”资源,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路演、“投融”对接、产权保护等超50项“公益性+市场化”“零成本”服务。

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让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越秀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州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不少文化公司来到越秀并在此扎根、成长。韵洪传播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红桥表示,公司依托越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设计+传播+运营”的模式,推动文化艺术、旅游营销与运营深度融合,实现营收新增长。

在促进业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该公司还在广州市越秀区开展无人机常态化飞行,利用无人机空域造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重点打造“无人机+游船+二次传播”的珠江夜游项目,探索城市夜经济和低空经济的有效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越秀区AR文化数字创作空间。

“越秀是文化强区,我们来到这里能够快速地生根发展,从传统的传播传媒公司再到今天的数字科技公司,我们与越秀共同成长。”广州市匠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蔡海青介绍,公司用艺术手法塑造线下体验,整合AI技术打造生动数字形象,助地方文旅塑造元宇宙数智化内容,创作吸引年轻人关注的数字创新作品,为智慧文旅赋能。

在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越秀区AR文化数字创作空间,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打破物理限制、重构时空维度的数字创作舞台,实现现实体验与虚拟场景的“无缝对接”。蔡海青表示,在这片神奇的绿幕背景之下,已成功举办了120场全国头部品牌虚拟演播活动。在暑假期间还将与《爆笑校园》系列漫画作者朱斌合作,针对中小学生打造艺术、文化、AI融合的作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算力提升。“我们作为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超算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可以为企业提供智慧文旅、AI数字教育、AI文创等专业的超算应用方案,既能更好利用国家超算中心·越秀分中心的资源,也能帮助到企业。”蔡海青说,近期,她还去拜访了澳门气象相关部门,气象预测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大量的算力,但澳门的机房有限,算力资源比较贵,可以通过使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的算力,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加速科研平台成果转化

新技术带动产品迭代升级

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旁,坐落着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集聚了由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领衔的超200人的科研人才队伍,不断探索引领大湾区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硬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参与研发的产品。

“我们面向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和技术重大需求,开发系列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核心产品与高端装备。”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科技业务部部长陈宇介绍,研究所研制基于新一代AI的在线、无损、快速、精准检测部件及装备,已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纺织、中药材等制造场景中应用示范,且在行业龙头企业中批量应用。

越秀区也从政策突破、资源衔接、场景应用、配套支持等方面切入,加速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推动广东省科学院智能清扫、智能喷雾等现代技术于区内试用。

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使得文化产品不断提质升级。作为一家音乐科技企业,广州市拿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发布的世界首款一体成型的碳纤维吉他LAVA ME,打破了行业格局;于2021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吉他-LAVA ME 3,随着产品不断的迭代更新,拿火至今已经拥有超过100项发明以及实用新型专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碳纤维吉他弥补了木吉他制作周期长、不稳定的短板。

“团队160人中有一半是研发人员,分布在软硬件工程,音频算法等各个研发部门。”该公司总裁助理方子力介绍,采用自主研发的HPL碳纤维材料,弥补了木吉他制作周期长、不稳定的短板,使得智能吉他在80℃高温和零下40℃低温状态下都不会产生任何变化,生产周期也由40-60天缩短为2-3天。

而吉他搭载人工智能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吉他的使用场景,也为使用者搭建了全新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安排练习,并受到练习时长、正确率等方面的实时反馈。

“在越秀的十年里,政企之间较低的沟通成本与越秀舒适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方子力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拿火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融汇材料技术、结构声学、软硬件开发以及线上音乐教育平台的音乐科技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出更多创新音乐产品。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1号工程

率先成立区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2023年越秀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1.6件,在全市排第二;专利授权量11012件,其中发明专利5401件,占比49%全市排第一。越秀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促进科科长杨英德提到,截至2024年4月底,越秀区发明专利授权量1921件,占比57.6%全市排第一,其中2月份发明专利占比60.5%,创历史新高。

为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越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于今年初率先成立区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商标、专利、公证、维权援助等各类专业服务类窗口17个,与黄花岗科技园区共建共享。

为方便申请人就近办理商标业务,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今年初也入驻了越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为大家提供商标咨询、受理以及质权登记等一站式的服务。该中心受理形审部负责人梁丽梅介绍,从开设至今已经受理超4000件商标申请,接受现场咨询超过1500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今年初入驻越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

越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还设置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检察服务点”,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水平。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骆婷婷表示,在服务点接待来往群众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于检察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越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1号工程,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7次居全省各区(县)第一,获评2023年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区。截至2024年4月,越秀区2024年新增各类商事主体6750户,实有各类商事主体241445户,同比增长1.14%。

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科科长邓腾燊称,越秀区不断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推行开办企业和超30项涉企许可事项一站式联办以及经营者直接变更服务。目前,越秀区的通关平均时间为10.77小时,整体时效居全市前列。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陈婉儿

图片:通讯员 胡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