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实习生 刘秋妤 通讯员 梅小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岁的李超刚刚忙完近日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召开的“第十六届通信光电缆材料设备(TOEM)市场及技术论坛”。“8年前我毕业入职时,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承担各种重要工作。”现任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的他说。

李超是河北邯郸人,2009年,20岁的他考进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考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研,2016年,他硕士毕业后来到这家位于黄梅小池的企业,成了这里的第一个研究生。“当时我们听了都有点惊讶。因为他一直很优秀,本科、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生会主席,考研也是专业第一,去大企业不难。”曾教过李超《高分子化学》、带过他本科毕业实习的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王颖说,没想到8年里,他不仅成长为技术研发部经理,还带领团队技术攻关,参与和主持研发新产品25个,申请专利12项,取得专利授权8项,获得了职业上的飞速成长。

到小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超和小池结缘是在2016年,在导师的推荐下,他来到武汉工程大学实践实验基地、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

科普达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光缆和电缆用高分子材料。半年实习期里,李超吃住在厂里。工作中,他虚心向工人学习操作技能,熟悉生产工艺,了解产品加工的实际特点及不足,同时联系所学专业理论,找到产品技术的薄弱环节,让研发技改工作有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习后半,我就想留下来了。因为企业虽在镇上,但2010年就开始做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2013年又建起橡塑高分子材料测试及研发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我觉得这里的事业有前途,也需要人才,适合我发展。”李超说。

成果不断

李超很快成了公司研发实验室主任,入职三年后又成了技术研发部经理。“2017年,我就主持申报省科技厅创新专项,所研制的材料成功替代进口材料,解决了华为、烽火等通信厂家使用进口材料的现状;之后,我带领技术团队研发高性能阻燃聚乙烯电缆料,公司成为华为指定的供应商;后来我还主持立项了科技部重点专项,为智能城市建设、数字化应用提供能够替代进口的高端材料。最近,我们刚实现了‘拉伸流变工艺’的技术突破,该工艺运用在光电线缆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望颠覆相关行业的工艺方式。”他骄傲地说,如今公司研发实力进入光电材料行业前列,2021年,公司还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些年,李超迎来了许多大学生新人,他用自己的“三个三分之一”成长经验培养他们:让他们每周用三分之一时间在实验室做研发,用三分之一时间在市场学习,剩下三分之一时间在车间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问我如何在职场中快速成长,我说,脚踏实地、独立思考最重要。”李超说,他做研发时,往往一个配方要搞好几天甚至更久,实验次数达上百次,他会提醒自己一定要沉住气;寻找解决办法时也努力做到深入分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我有不少与众不同的观点就被实验证明可行。”

下一步,李超计划读博,未来参与申报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重大项目。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