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王芬陪同下,耶鲁大学文德安教授又来到了山东日照。此次同行的还有文德安在耶鲁大学的1名博士研究生以及山东大学的5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德安教授是美国著名考古学和人类学家,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山东大学立青讲座教授,曾任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在考古人类学、东亚考古、中国考古等专业领域成就卓著。

文德安教授早在读研期间,就已经将中国考古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84年文德安首次来华,在中国多地的愉快访问经历让她更加坚定地选择继续研究中国考古学。此后为收集资料,她曾多次来到中国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故乡山东。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华北地区龙山文化陶器生产模式的变迁》,该文章系统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文化陶器生产,这是西方世界第一篇以中国某一考古学文化手工业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德安与日照结缘,正是因为考古。

199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使中国考古学界与国外的合作有了明确规范。1995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文德安以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的身份与山东大学考古系在日照正式开展考古合作项目。在她的积极推动下,该项目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亨利·路易斯基金会、国家地理学会等重要国际性基金会的支持。

随后,中美两国共同组成的团队完成了1400平方公里的区域系统调查,发现1000余处古代遗址,揭示了上自北辛文化、下至汉代时期聚落形态的历史变迁,为分析特定文化阶段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中英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当数日照两城镇遗址。该遗址于1934年被发现,面积100万平方米,由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梁思永、尹达和祁延霈先生主持首次发掘。1958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和山东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和试掘。2000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进行了历时3年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两城镇遗址是典型龙山文化遗址,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距今4200年至5000年的史前遗存,是龙山文化时期十分罕见的大型城址,它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考古的空白,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为同时代所罕见,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英国版《世界史便览》甚至称之为“公元前2800至公元前2000年亚洲最大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间,文德安教授先后十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累计在华工作近两年,保证了合作项目的正常开展,而该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也获得我国政府的嘉奖,入选2002年国家文物局所颁发的“田野考古奖”,文德安教授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西方考古学家。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作为职业考古学家的文德安,还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家学会中担任领导职位的身份,积极投身到反对文物盗掘和走私的活动中。文德安教授坚信,为反对文物盗掘和走私奔走、保护古代遗址是所有考古学研究者的责任。

2008年9月,文德安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0年8月,日照市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她为日照市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所做的贡献。2013年10月,文德安教授获得由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文德安教授和山东一直保持着密切往来。2023年7月,文德安教授受邀参加了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大会,并获聘山东大学名誉教授。2024年6月20日,“文明无界:文德安的中国考古故事”考古专业师生对话沙龙在山东大学举行。6月25日,文德安教授又回到了她的日照“大本营”,主要是对两城镇遗址出土文物继续进行信息采集和资料研究。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