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是最歹毒的生意。

6月24日,苏州日本人学校的校车遭到一名持刀男子袭击,一对日本母子在袭击中受伤,当男子行凶完准备冲上校车继续行凶时,一名中国女性挺身而出被砍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女士配得上见义勇为和英雄的称号,因为她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我们的体面和形象。

在通报中,一位日本籍伤者正在接受治疗且没有生命危险,另一位伤者则在当天就出院了。而那位受伤的中国女士,截止25日下午4点,依然在抢救中,情况危急。目前,关于这位女士的后续消息,再难见到有媒体报道,也没人再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这次事件,呈现出了两级化的割裂状态,这种割裂不仅仅局限于受伤的日本人,就连那位勇斗暴徒的女士,也未能幸免。

日本网友普遍关注那位勇敢上前阻拦凶手,反而遭到更严重袭击的中国女士,都在祈祷她能尽快脱离危险。

有人说,那位工作人员,请一定要早日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表达了感谢和怜悯,说挺身而出的那位女子,真的很不容易,请一定要挽救她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佩服她的壮举,说那位伸出援手的中国女性,真的很值得钦佩,然而发生这样的事,实在真的很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她为我们保留了难得的颜面,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为她的举动感到动容,为她的处境感到担心。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一幕。有人为暴徒欢呼,点赞暴徒的恶行,甚至直接称暴徒为“英雄”。

最让人震惊的,是那个勇斗暴徒的女士,转身在他们口中就成了敌特,被一遍又一遍地批斗。

有人满口恶毒,仿佛眼前受重伤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那个受伤的二狗子,为什么要阻止。”

还有人抖起了机灵:“中国籍伤者因阻止犯罪嫌疑人导致受伤严重,仍在抢救中,我想说大夫不用那么辛苦。”

还有一些太过于暴戾的言论,让人生理不适,这里就不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知道某些人蠢,但如今看来他们不仅仅是蠢那么简单,很可能蠢的同时还夹杂着坏。

试想一下,那位中国女士当时如果没有阻止,如果任由暴徒行凶,今天又该是何种局面?会对当地造成什么影响?又会造成怎样大的国际影响?

哪怕那位中国女士已经尽可能、甚至不惜用自己生命为代价,将影响降到最小,但影响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住在案发地附近的一个日本人说:“我妻子已经决定这段时间不出门了,孩子也很害怕,一直说不敢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发后,苏州的日本人学校全体停课,听说这起案件后的日本人学校也如同惊弓之鸟般,呼吁加强警备和安全防护。

而这,还是那位女士挺身而出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她的勇敢,或许今时今日的局面不敢想象。

要知道,案发前不久,当地代表团正在日本考察,并签下了22个重点合作项目,投资金额21.9亿美元。

要知道,在苏州的日企超过6800家,规模位于中国前列。

就以苏州高新区为例,截止到2023年4月,当地累计引进日资企业703家,包括20家日资总部机构,投资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有接近4000日本人在高新区常住。

要知道,在苏州工业总产值当中,外业的占比曾一度超过六成。

2024年3月,人民网在报道中提到,截止目前,在苏州投资的外资企业已近2万家,其中近160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投资项目超过45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没有那位女士,如果任由事态发展,其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的。

那位女士体现了中国人秉持的正义、勇敢和善良,首先,她保护的是人,不管对方是哪国人;其次,她用生命阻止了恶性事件的扩大,如果没有她,凶手很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遗憾的是,我找遍了中文互联网,都没有找到关于她的详细报道,仅有的,只是在通报中被一笔带过。

她是什么职业,伤势具体如何,是哪里人,至今没见权威媒体的报道。

甚至,就连基本的姓名都不曾见到。

善良和勇敢作为传统美德,各地都在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翻看社交媒体,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报道在报道见义勇为的相关事迹,几乎每天都有见义勇为的人出现在报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偌大的中文互联网,却不见对那位见义勇为女士的报道。

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一位光荣的中国女性、一位正确的中国女性、一位正义的中国女性。

应当,也应该被人们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