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倘若真的断交,中国能撑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中美关系日益紧绷,外国网友更是频发倘若中美“开战,”我方绝对会惨败的言论。

可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究竟是对方太过大言不惭,还是我国的确“不堪一击?”

一、口出狂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在一些国外论坛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质疑中国实力和发展前景的言论。这其中,就有类似“如果美国与中国断绝关系,中国能撑多久”这样的问题。

这显然是站在国内本身角度,试图通过经济脱钩打压我国。

但是,其实这种幻想不过是一厢情愿。事实上,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双方之间存在着高度互赖的关系。

如果真的彻底脱钩,对其国家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源于对方长期以来的霸权主义作风,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老美一直试图维持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

为此,他们不断打压任何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国家。在对付苏联和日本的时候,对方就是采用了经济脱钩的手段。

但是,对付我国的时候,美国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对华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美国没有意识到,正是中国廉价的制造业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支撑着美国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今天,咱们已经成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数以万亿美元计的中美贸易额,证明了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开启的中美贸易战,结果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

这说明,美国企业和人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日益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错误判断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高估了自身的科技优势。

的确,在芯片、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美国还保持着领先。然而,在很多传统行业,美国早已失去竞争力。

一旦科技脱钩,其国内各种产业将遭受重创。事实上,在全球化环境下,各国的科技产业是高度协同的。

所以美国企图通过技术封锁打击中国,结果可能是自断经济命脉。中美如果真的脱钩,美国的科技产业恐怕也难逃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目前中国的科技产业确实还有短板,但是咱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国内市场。

在过去2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也早已不是单纯依靠出口的低端制造业大国。今天的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也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

即便在极端的经济脱钩下,我国也有足够的韧性去化解外部冲击。而对方是否有这个实力和信心去承受脱钩带来的后果,恐怕值得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不夸张的讲,“中国能撑多久”的问题本身就很荒谬。一个负责任、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国,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我们应该问,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通过合作和共赢来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美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无端的猜忌。要知道,紧密相连的两国经济,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与世界共存亡。任何试图通过经济脱钩遏制中国发展的做法,最终都会重创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让我们搁置分歧,相向而行,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二、彼此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一些极端的美国人甚至开始呼吁完全切断与我国的联系。而这一主张似乎高估了美国对华经济脱钩的可能性,也低估了这样做对其自身的损害。

事实上,中美经济关系早已融合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已经深入美国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老美穿的衣服就几乎全是“中国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更是其许多行业的重要环节。一旦中断双边贸易往来,美国社会必将受到难以想象的冲击。

更关键的是,美国长期过度依赖中国制造,已导致国内制造业空心化。对其底层民众来说,这些原本是他们的工作和生计。

有趣的是,这几年中美经贸争端不断升级,但结果往往都是美国“输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贸易战到疫情防控再到科技封锁,美国的对华打压一次次失败,主要暴露了自身软肋,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对方就不断利用媒体,想借此降低我国公信度。结果却是自己抗疫不力、经济遭重创,国内外上下骂声一片。

我方则成功的控制了疫情,并使经济得以快速复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美国也曾遭遇过西班牙大流感,而当时老美政府采取严格封锁,虽对经济有所冲击,却保证了其随后几十年的繁荣。

如今为了眼前利益,对方却选择在疫情频频失误。

在半导体技术上,对方误以为封锁就能打垮中国芯片产业,结果我国企业不仅顶住压力,技术还取得重大进展,差距正在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必须承认的是,如今两国的关系,的确变得十分微妙起来。

三、对抗成了“主流?”

关于中美关系,近期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要知道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似乎难以避免新冷战。对方一再以言语和行动挑衅我国,同时又指责咱们缺乏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还有部分人认为,认为中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数十年全球化使两国经贸利益融合。

即使美中断交,中国也有能力承受。美国更需要中国市场,否则其国内经济和就业都将遭受重创。

这两种观点似乎截然对立,但实际上又都饱含一定道理。因为两国确实存在利益纠葛,但又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存在根本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两者的矛盾源于复杂的历史积淀。

而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大国博弈,我们不应仅仅绝望或乐观,而要辩证地看待。断交无疑是最坏的结果,但合作也无法解决根本分歧。

重要的是,两国要保持理性和战略定力,防止矛盾升级为冲突。

具体而言,两国可从经贸入手,稳定彼此依存关系。同时,还要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管控分歧。此外,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以合作为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更应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两国关系,抛开意识形态偏见,不断增进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

只有双方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才能防止新冷战,实现合作共赢。

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既需要中国继续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也需要美国正视中国合法权益,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假如双方都能做出战略调整,那中美关系终将重归正轨,造福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

四、中美该如何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关系对于全球格局和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时间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波折,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分歧和竞争。但是从长远来看,双方仍有广阔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双方关系需要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的是,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差异和竞争。这源于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方面拥有强大的动力,这势必会与崛起中的我国在某些方面发生碰撞,一些纷争和摩擦是可以预见,且无法避免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尽管美国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遏制我国,但它也需要与咱们的经济合作。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会维持一种紧张的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下,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双方都要在话语上保持克制,避免过度对抗的语气。

同时,要加强各层级的交流互访,增加双方了解和互信。尤其要加强经济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使合作成为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另一方面,双方也要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进行沟通和协作。

可要真正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要双方在理念和行动上有所转变。

这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干涉对方内政;在国际事务中要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而不是零和博弈;在涉及双方核心利益问题上,要相向而行,寻求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五、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尊重对方的正当关切,就一定能够实现双赢。

中美领导人应继续发扬历史上的大国智慧,在合作的基础上推进中美关系,为两国人民和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