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一老一小”都是十分关心和关注的特殊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老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养老肯定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完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适老化环境改造,围绕老年生活的需求补足服务短板,发展银发经济等等方面,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和老旧小区改造,安装上电梯、扶梯,实施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建起来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社区老年食堂等等,让就近养老一步一步的在实现。卫健部门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基层留号,为老人上门诊疗,乡镇中医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建设,也是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让老人多一份安心、放心和信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切以人民需求为重,一切以满足民生诉求为重,党委政府就肯定是要清楚服务老人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老人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才能针对性查漏补缺,精准对接、高效服务,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从社区养老到居家养老,从上门服务到上门经济,都是跟智慧平台的建设相关,都是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帮助老人搭上数字快车,享受智慧生活着力。因此,基层党委政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老人生活需求来看,适时的通过老年大学或者是社区智慧学堂,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线上办事等平台教学服务,让数字化服务融入老人的生活、学习。

民之所需,政之所兴。为群众服务,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各项事业上,都应该有重点、有突破、有创新,党员干部要冲在最前沿,干在最实处,让服务深入民心、深得民心,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