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街道不可移动文物

PART.

01

东阳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白马村(离白村村村委会200米处),始建于明代,清初为方便当时通行,对其进行修复重建。该桥整体为石结构,呈南北走向,有4墩5孔,长20米,宽1.5米,高3.8米,属平梁桥。桥墩上刻有龙、狮、蛇等动物头像,雕刻精美,细浅浮雕。

东阳桥为研究清代成都地区的桥梁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8年7月,已被列入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东阳桥,受汛期大暴雨影响,桥身被洪水冲垮,桥头及部分龙、狮、蛇头像等精美构件部分单独保存。根据文物保护专家建议,现将“东阳桥”更名为“东阳桥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02

郭家坟石桅杆,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三峨湖村6组,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经传当地郭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书香门第,家中子弟学富五车,其中有一人被当时的皇帝看中延请去皇家教子。此人仙逝后,皇家下旨为他立此桅杆,以示荣耀,同时激励其后人读书进仕。

石桅杆坐北朝南,分立于其墓左右(即两根),相距11.7米,高5.9米,直径0.23米,形状呈圆柱体,下有一长、宽各1.3米、高0.37米的底座,座以上3.5米为石斗,左后侧2.6米处立有一石碑。(现状:2023年9月经巡查人员发现,受大风影响,桅杆石倒地并断成3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03

沈氏古墓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三峨湖村(原丹景山村)东南400米。经考证,该古墓整体立于光绪十八年九月初六——光绪二十年冬月初二日。墓左右临山,坐西向东,墓碑群由主次各3座墓碑组成,分别为石刻重檐歇山式和石质方木结构,有麒麟蝙蝠、花纹走兽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另碑上刻有福禄寿喜、紫微高照等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04

太平池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太平场社区上升街50号(即太平老街),太平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为石质结构,其长1.86米、宽1.4米、深0.7米,形状如升斗形(原有4个,现存2个),是保留迄今的救火水池。

因常年裸露在外,已出现风化情况。目前,现存的2个太平池外围已用钢架将其保护,设置了“爱护文物”警示标牌,并定期进行巡查,保持文物周围干净整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05

天王庙、天王寺遗址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鹿溪村西南300米,石刻神像均保存完好,共14尊,四周为夹墙壁,造像横向排列在长4.05米,宽0.9米,高2.25米的夹墙小间内。其中有两尊连在一起(即同一石板上雕刻两尊小像),佛像均系青石刻成,造像为圆雕。

在14尊造像中,有一青石碑,顶部为弧形,下部为长方形,碑文为阴刻,楷书,竖排,行文从左到右,雕刻宏大而精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06

长寿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鹿溪村,据传为民国八年方便通行修建,该桥桥面及桥墩由巨大的石条组成,石桥两边为雕刻的龙头龙尾,龙的花纹均不相同,造型具有清代龙形雕塑特征。(注:该桥至今仍在正常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府太平街道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