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公园,藏着这样一处花谷仙境,层次鲜明、颜色丰富梦幻又浪漫,宛如“莫奈花园”一般。仔细往花丛里瞧,还能遇见提着篮子、抱着胡萝卜的“小兔子”,站在木屋上的“鹦鹉”,挂在“歪脖树”上的“猫头鹰”,落在花上的“蝴蝶”,蓝色的木桥……“调色盘般的多彩花圃、精致的卡通主题置景,让人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一个童话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是这样的日子,同样的蓝天白云下,北京的万泉河畔、亮马河畔、大运河畔、潮白河畔……大大小小的水系,碧水倒影,清澈澄明,休闲的大人孩子,欢乐地游玩徜徉。

这是如今北京再普通不过的一朝一夕,一情一景。这是今日北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剪影、缩影。

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另一份权威报告认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提速增长,创新、文化、治理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在21座超大、特大城市中位列第一,发展优势明显。

在全国大“赛场”上,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正锚定自己的“赛道”,朝着“首善”目标,迈出坚定步伐,铿锵前行。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首推创新发展。

提起创新创业创造,人们自然想到中关村,想到AI等最新“时尚”,想到软件工程师、程序员、“码农”这些意象,神秘而可感,美好而浪漫。

的确,海淀区及其中关村,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在海淀区近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国际尖端,正在被钻研,被攻关,被实践,被创新;几十年间,联想、百度、京东、小米等中外知名的大厂,头部科技企业先后诞生,成了海淀现代化强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攀登新高度的logo。

更应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企业的布局与进展。据资料显示,AI正在成为这里的“新宠”。在人形机器人中,北京理工华汇公司专注于让机器人具有人的形象和运动能力,跳高0.51米、跳远1.08米,能参与乒乓球竞技,摔倒了还能爬起来……安家在中关村鼎好大厦的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则探索机器人在生产和商业化场景中的应用,让机器人成为好帮手。而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于海淀、长于海淀,是“AI+3D视觉”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产品已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业务拓展至50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集聚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人工智能学者超北京市80%,AI2000全球顶尖学者超北京市70%。在产业发展方面,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数据技术与处理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集聚企业超千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国的六分之一;在创新生态方面,大模型企业在全国领先,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产业占全市70%以上,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市60%以上,落地100亿规模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突破”,聚焦“占先”和“升级”,聚焦新质生产力,北京举全市之力,不仅仅是围绕弘扬首都“首善”禀赋,更是把“首善”看作永不满足的目标、愿景,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围绕人工智能、量子、区块链等领域,北京建立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实现高质量入轨运行,北京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全国排名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北京把自己的资源、定位、目标紧密结合,统筹协调,科学整合,融合发展。立足于自主创新,紧追科技潮流,理清资源寻求突破,努力谋求占先,务实把握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蝶变,不断新生。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在文化,根子在文化,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作为首都,作为文明古都,今日北京的文化发展创新及其成果,正如其传统文化资源一样得天独厚。

据统计,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都位居全国首位。博物馆、文化宫、科技馆、图书馆、书店、展所展会、戏院剧场等文化设施、场所星罗棋布。在这些设施中、场馆里,每天都在进行着新的文化创造。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底气,是软实力。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则是当之无愧的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和当代文化发展创新、不断催生新的文化精华的首都。天安门广场、长城、五四红楼,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等等,每一处都能让人成为铁杆粉丝。一碑一鼎,一字一画,一秦砖一汉瓦,一古木一廊桥,都会让人赞中华之伟大。

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巨大能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会深入骨髓成为DNA。而更重要的是今日北京传承发展创新创造的主体意识和实践。物理的修葺保护前所未有,而精神的传承发展,正如前文所论,更弥足珍贵。不仅是文化单位,更体现在当今北京全市、全民,将优秀的北京文化、中华文化以及人类优秀文化,活化为今日的北京精神,凝结在日常生活中,凝结在“爱国、厚德、创新、包容”等字眼里。

比如创新精神。“江山留胜迹”,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历史馈赠,而“各领风骚数百年”则是今人的历史责任。这就需要创新,不仅与古为新,更要“日新日新又日新”,这就是高质量发展,与时偕行。如上文所示,北京是一个新的都市,北京是一个创新不止的都市。

“各领风骚数百年”,靠的是人才。这是北京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法宝。

“北京大神太多啦,真的让人口水直流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常常真心点赞。

北京的人才资源雄厚。高校、科研院所、“大厂”“园区”林立,各路人才云集。本市之外,还有一大批“央产”的人才们。

人才当然不仅仅是用来“入库”的,重要的是整合统筹人才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高质量发展、为勇于善于“占先”“突破”“升级”作出贡献的人才,提供一个广阔世界。

比如研发。

据权威资料,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多年保持在6%左右,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正因为这样,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万人计划”专家,才会甩开膀子创出一个个成绩,才会有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才会使占全国总量43%左右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在此拼搏……

比如揽才。

有关规划和实践表明,近年来北京市设计并实施了统筹兼顾四类人才予以培养引进。对于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快速发现、引进、落地,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对于卓越工程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的短缺人才;对于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正是有了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才会得以取得好的成绩。

比如激励。

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累计推出1200多项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超过320项,还在40多个行业推广“一业一证”,推出了62个“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在50个场景实现了一体化综合监管。

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也要“首善”。人才进来了,要用在当时,不能囤着荒着。人才要新鲜,所以要“保鲜”,要不断培训充电。人才要对口,“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才要激励,让其干有所得。至关重要的一点,发挥北京的“包容”精神,比如中关村的允许失败……北京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建设是本大书,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落点是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

总说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往往是鲜活的,一个标志便是它是否直击人心,触及我们的感受。

相信这些年大家都能有一份自己的美好感受。我们不妨轻松下,分几个主题区,来些评论区跟帖式的感受吧,权作这篇评论的“殿军”——

关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这天也太蓝水也太清了吧,可惜了我没穿那件红裙子出门,那就太出片儿啦。”

“可不,想起那沙尘暴还有雾霾天,如今这空气,太配北京这名字啦……”

“咱北京这绿水青山,可劲儿呼吸吧。”

关于出行,关于交通。

“咱北京的路就是宽敞,看如今都是这几车道几车道的了,舒坦!”

“有路不也得有车么,早些年做梦也不敢想咱也能买辆小轿车。”

“公交、地铁也很方便啊,都到门口了,早些年只是听他们去过香港的人说人家公共汽车怎么方便,现在我们这太顺啦……”

“打车也不是前些年那费劲巴拉啦,现在滴滴、网约车什么的,坐家里等就行……”

“刷码骑车也很棒,又锻炼了又绿色出行,一举两得!”

关于办事,公共服务一类。

“现在那办事大厅,各区都有,那叫一个爽,态度简直不要太好,服务周到,的确是热情热心对咱老百姓……”

“热线电话也不错,虽然有时候要多拨几遍,有的真管用。”

“买电买水也方便,去银行、手机里怎么高兴怎么来,这不现在谁还没个手机啊。”

关于日常生活购物消费之类。

“买个菜、吃碗面什么的,出门就是,可着劲儿选,天天不重样都行。”

“超市里人气还真的不错,年轻人也不少啊,东西全乎,价钱公道,看着选着买,北京做得就是不错!”

“这不618以旧换新吗,咱家仨空调一起都换了,合适。”

“书市淘淘去,明儿再去电影院……”

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人民,是让老百姓受益,这是宗旨,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归宿。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材料表明,北京市围绕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未来民生发展制高点。更好发挥北京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国际消费以及文旅体、康养、会展等服务消费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目前,全市优质能源比重由86.9%提高9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轨道线网总规模达1172公里、居全国第一……

当然,持续前行,未来可期。各领域不断涌现出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告诉我们,这就是今日之北京。相信北京会越来越好,持续不断地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文/朽木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燕鸣

@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