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节目录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得到阴建白的大力支持。图由受访者提供

臧一阳,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届毕业生,自幼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前往父辈们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不仅是为了延续家族的传统,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她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这份精神注入新活力,使之在新的时代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同聆听她的故事,感受坚韧不拔的“老西藏精神”。

出生三代军旅之家

  外曾祖父参加昌都战役

2020年夏天,18岁的成都女孩臧一阳作出了一个决定。她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毅然选择了填报西藏大学。当周围的人们对她的选择感到困惑时,她微笑着解释道:“我对西藏怀有一份特别的情感,那是我魂牵梦萦、心心念念的心灵家园。”

臧一阳出生在三代军旅之家,她的外曾祖父母、外祖父和父母都曾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挥洒过汗水,忠诚地履行着军人的职责。在童年的记忆中,外祖父常常怀抱幼小的臧一阳,坐在那张宽大厚重的书桌前,轻轻地指着压在玻璃板下的泛黄老照片,眼中闪烁着深深的怀念,缓缓地说:“看,这就是你外曾祖父在西藏时的模样……”老照片仿佛带着臧一阳穿越时空,感受那段遥远又传奇的军旅岁月。

1950年3月,首批进藏先遣部队第18军52师154团在乐山举行出征誓师大会,臧一阳的外曾祖父、时任团政治委员杨军带领全团宣誓,臧一阳的外曾祖母江鸿也是队伍中的一员。一路上,杨军带领官兵翻雪山,蹚冰河,过昌都,入藏南。1952年7月,部队进驻祖国西南边防重镇——亚东,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的誓言。然而,由于长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杨军积劳成疾,不幸于1957年牺牲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享年39岁。

父母在藏工作

  她成了“高原小候鸟”

“母亲说,我第一次来拉萨时才一岁半,还被抱在怀里。”臧一阳说。由于父母在西藏工作,臧一阳在成长过程中频繁往返于拉萨和成都之间,成了人们口中的“高原小候鸟”。她的双眼闪烁着孩童特有的好奇与惊喜,凝视着这片与众不同的天地:那澄澈如洗的蓝天,灿烂夺目的阳光,以及仿佛触手可及的低垂白云,一切都是她未曾领略过的风景。眼前的美景与那些尘封在老照片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她一下子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也正是从那时起,她深刻体会到了在藏工作的艰辛与不易。13岁那年,臧一阳登上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虽然只待了短短几个小时,已经让她深深体会到高原的艰苦。“甘巴拉海拔超过5300米,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在山上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臧一阳回忆道。

“红色文化”伴随成长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获得各级奖项

多年以来,臧一阳的生活始终与西藏紧密相连。同时,“红色文化”也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和前行。

在西藏大学就读期间,臧一阳参与的《夏尔噶-传藏声振兴村的燃灯人》《西藏红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政策研究》项目,分别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自治区第八届“成才杯”银奖、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奖项。

在《夏尔噶-传藏声振兴村的燃灯人》项目中,臧一阳和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和互动性,积极探索与青年群体契合的红色文化宣讲新模式。“我们特邀革命后代分享家风故事,录制红色文化影像资料,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和革命后代的深情讲述,生动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臧一阳说。此外,项目组还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与乡镇企业紧密合作,在文化沙龙等活动中,结合西藏文化特色产品的展示,同时推广乡村特色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间接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更以年轻人易于接受和喜爱的形式,广泛传播了红色文化,显著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

同时,该项目还得到了谭戎生、张小康、王昌伟、阴建白、杨齐康、卢继兵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红色筑梦导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以自身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具深度和广度。

 重回父辈奋斗的地方

  用青春力量续写新的篇章

2020年,臧一阳踏入了西藏大学的校门,距离她第一次来拉萨已经过去很多年。她心中满怀憧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四年后的今天,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老西藏精神”内核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作为一名“藏四代”,臧一阳深深铭记着她与西藏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深厚情感。目前,臧一阳已报考昌都市江达县基层公职岗位,入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为人民群众服务。“我将带着新的希望,奔赴父辈们曾经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的地方,用我的青春力量续写‘老西藏精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