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万企携手万村 同赴共同富裕

怀远“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出累累硕果

仲夏时节,行走在怀远县的广袤田野,处处生机勃发,金黄与翠绿交织出一幅幅和美壮丽的至美画卷。

近年来,怀远县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实行县、镇村、企业合作制,强化服务对接、专办强力推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企业则扎根乡村,“输血”与“造血”并重,“授鱼”与“授渔”结合,政企携手,不断探索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三方共赢的新路径,在全县营造出人人关心乡村振兴、人人助力农村发展的浓厚氛围。

授人以“鱼”帮助村民致富

授人以“鱼”,帮助村民致富,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行动指南。

6月21日,虽然正下着大雨不便出行,但是在怀远县金圃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称金圃园)的蔬菜分拣中心里,堆满了一筐筐刚刚采摘下的西红柿,个个粉红饱满,分外诱人。十几位附近的村民,正忙着对西红柿分拣、装箱。正在大棚里采摘的工人胡永霞介绍,村里的蔬菜产业发展得好,她们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非常开心。

“打包好一箱2.5元,我们不限定时间。”合作社负责人顾春地说,每天下来,每人都能赚个一两百元。在西红柿集中上市的这两个月时间,人均收入就能达到一万元左右。像这样的蔬菜分拣中心,金圃园还有很多个。而在金圃园从事采摘、育苗等岗位的工作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带动效应巨大。

“我和老伴都在农农乐工作。”21日下午,在怀远县荆山镇的安徽农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农农乐),乘着短暂的雨歇空隙,65岁的村民翁汉板正专注地开着叉车在场区工作,将拆下的砖块转移走。他的月薪能达到5000元,而同在该公司工作的老伴的月收入也有3000元左右,老两口的收入非常可观。

据介绍,农农乐带动周边袁庄村、尤村、牛王村、沈郢村等村65位老人实现就业,平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随着有机肥生产线的全面开动,该公司还将提供25个就业岗位。

怀远县汇农草编专业合作社则探索“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动水稻秸秆加工稻草绳传统工艺产业,向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传承“草编之乡”的传统优势。合作社向荆山镇、白莲坡镇等5个乡镇共投放草编机器3000多台,带动4000人从事草编加工。草编产品远销西南、长三角等地。每年,合作社消化水稻秸秆3万余亩8000多吨,年创产值3000万元,草编加工户年可增收6000元至20000元。

授人以“渔”带来集体增收

这是一条引领乡村振兴的智慧之路,不仅注重短期的物质援助,更着力于长期的技能传授,进而实现集体增收、产业发展,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眼下,正值西红柿销售旺季,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品类丰富,颜色、亮度、硬度俱佳,耐储存,吸引众多客商上门采购。”当天,合作社负责人顾春地正在与来自温州的客商交流。“我现在每天要收几万斤的西红柿,根据各地的需求,北京、广州等地都有发货。”客商刘永江一边说话,一边给装运西红柿的泡沫箱扎出呼吸的孔洞。

据介绍,金圃园采取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从产前、产中、产后,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组织带动合作社成员形成蔬菜生产销售联合体,把各蔬菜生产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有机组织起来,辐射周边县城和乡镇蔬菜生产基地达万亩以上,各类蔬菜产量惊人。

在怀远县榴城镇刘郢村,种植大户张满意一直睡到下午才起床。“西红柿迎来大丰收,出货一直忙到凌晨。”张满意说,使用金圃园种的西红柿品种和技术支持,西红柿亩产高,又忙又累又赚钱是最近“甜蜜的烦恼”。

据了解,金圃园负责实施的高质高效蔬菜种植基地项目,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另外,当地村组织为农农乐在用工、业务宣传推广、物料协调等提供服务,该公司每年还会给荆山镇袁庄村委会支付2万元的服务费。该公司承包流转土地130余亩,每年支付流转费用14万元。同时,公司带动4位返乡创业青年参与蚯蚓养殖,6位农民学习参与种植赤松茸,每位经营者年收入达到10-25万元。

对外,农农乐的核心项目“三化一体生物处置固体废弃物技术项目”,成功落地到浙江金华、衢州、滁州等地区,分别成立了浙江嬉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星聚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滁州景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几家公司目前年处理固体废弃物突破6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作为一家怀远本土成长起来的规模化专业型农业科技公司,由于带动能力强,该公司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

怀远石榴久负盛名,近些年依托安徽天兆石榴开发有限公司,该县沿茨淮新河大堤两侧建成标准化石榴园5000余亩,结合“百里石榴画廊”自然人文景观打造“怀远石榴”农文旅基地,进行石榴酒、石榴饮料、石榴果醋等石榴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坚持农文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直接辐射4个镇9个行政村,受益农民2万余人。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县有475家外地地民营企业参与本地“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项目达582个,兴村数达151个村,全覆盖51个脱贫攻坚任务村,占行政村总数的45.2%。值得一提的是,有192家本地民营企业参与各地“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项目296个,其中,投资类项目173个,公益捐赠类项目123个,兴村数达143个村。怀远县更是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市、区)。

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作为长三角百强县、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糯米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传统农业大县怀远,正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投资兴怀的兴村万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怀远的乡村俨然成为投资的热土!

据介绍,目前,农农乐利用蚯蚓对城市污水厂一般生活污泥、畜禽粪便、秸秆等进行饲料化处理,喂养蚯蚓,年可处理城市污水厂一般生活污泥10万吨,可创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2023年,该公司使用秸秆、生活污泥和畜禽粪便结合配比喂养蚯蚓后的蚯蚓粪,与杀菌发酵后的玉米芯、稻糠配比发酵,制作花卉营养土,预计年产营养土200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万元等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圃园现已发展到社员100多户,合作社联社5个。建立面积3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4个,新型日光温室7栋16000平方米,水泥骨架大棚220栋等等,已成长为蔬菜种植界“航母”。而金圃园也在全国多个大城市建立销售网,年销售合作社成员生产的蔬菜70000吨左右,年产值1亿元以上。

双桥集镇与山东鲁龙园艺等企业签订了合作种植金银花协议,栽种金银花4000多亩,建设3000平米标准化中药材加工车间,与山东、河北等省以及安徽亳州等多地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伙伴关系,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公司化、农场化等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全镇每年中药材产值超过2500万元,成为怀远县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示范乡镇。

一处处喜人的丰收场景、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崭新民居,无不是在诉说怀远“万企兴万村”取得的累累硕果。

“‘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宣传动员组织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典型作用。”怀远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洪春说,该县综合采取“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产学研”等模式,充分挖掘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的怀远,全县上下正坚定信心,铆足干劲,以搭平台、优服务、聚合力、兴产业为路径,遵循 “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各取所需、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有效工作经验,政企携手共进,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广泛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幸福怀远新篇章!(谢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