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以来,利用财政资金、自有资金、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政策,累计投资39亿元,实施了79个重点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6月27日,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解伟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上述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规模扩增

2023年7月枣庄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投资18.5亿元,用于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和新院区建设,新院区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建成后市中医医院将成为辐射鲁苏豫皖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中医药综合服务高地。

枣庄市胸科医院新病房综合大楼、重症监护楼项目总投资6.16亿元,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传染病重症监护楼为5712平方米,设置救治床位60张,是全市面积最大的重症监护病房。

总投资5.8亿元,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实施医养综合楼改扩建和市中区医养院区建设项目,坚持医养、康养并举,将成为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有“温度”的服务综合体,为入住者提供专业化、连续性、高品质的健康服务。

加速推进县域医疗机构建设,累计投资65.3亿元,完先后成了滕州市医养结合健康中心暨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峄城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和台儿庄区中医院迁建等工程。

以设备更新改造促资源扩容

设备更新改造是枣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5.5亿元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逐步淘汰已达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的医用设备,引进百万元以上设备96台(套),有效提升了诊断治疗效果。2027年前,计划投入2.78亿元,用于更新区(市)、镇、村33家医疗机构各类医疗设备419台(套),包括院前急救设备、疾控机构设备、医疗装备数字化升级等。

以智慧信息赋能促服务扩充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枣庄累计投入1亿余元用于信息设备的更新改造,目前枣庄已全面普及电子健康卡,累计发行453万张,覆盖率100%。全面部署“智医助理”系统,通过AI智能语音外呼和辅助诊断CDSS等模块,基层电子病历的规范率从不足20%升至94.55%,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投资2100万元建设智慧妇幼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妇幼健康服务,提升母婴健康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儿童的风险。

滕州市打造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等“六大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优化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让“信息多跑路、患者不跑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以规划先行策略促发展扩能

积极谋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科学规划市区镇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支持市立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按照“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打造高水平临床学科。

扎实做好医疗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储备工作,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定期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推动委属单位项目建设,提前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积极争取各级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申报、争取和安排工作,加强资金保障,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

完善重点项目帮包制,帮包专员每周到项目现场开展帮包工作,在详细调研、联系协调相关部门的基础上,组织专人分析研判,形成解决方案,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