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宜宾市兴文县,是全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拥有全川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长江二级支流古宋河从这里穿城而过,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相生,勾勒出一幅山水相融的水墨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宋河穿过兴文县城老城区。

兴文县如何保护好这条“母亲河”,让境内河流水质近六年来常年保持Ⅱ类,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生活环境?6月27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随着“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一月一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古宋河畔,聚焦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支流保护成果。

古宋河河道总长76.63km,流域面积752.27km²,其中,兴文县境内河长66.93km,流域面积656.6km²,从县城老城区穿城而过。古宋河流经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石海镇、麒麟苗族乡、县城古宋镇、莲花镇,由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马岭镇注入永宁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钰分享她记录在社交平台的古宋河畔美好生活。

雨后的古宋河依旧缓缓流淌,两岸的山峰,云雾缭绕,环境秀丽,空气清新。行走河岸间,记者偶遇了上班路上的居民陈钰。“你看,这是昨天我带着儿子在河边跑步的照片,特别舒服!往下翻,还有前几天拍摄的三角梅,美得很……”停下脚步,拿出手机,陈钰分享她记录在社交平台的古宋河畔美好生活。她告诉记者,在河畔生活的十余年,她看到古宋河两岸发生很大改变,不仅河水更清,而且河岸增加了步道、增设了景观。“风景美,空气好,心情自然就好。我现在每天都会沿河散步,居住在这里很舒服。”

陈钰提到的改变,源于兴文县2022年10月启动施工、2023年底开放的古宋河综合治理项目。据该项目城区段施工负责人徐小云介绍,古宋河综合治理项目涉及河段10.7公里,通过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古宋河的环境质量,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和防洪能力。其中,围绕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河底淤泥清理、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阻断了外部污染;围绕岸堤防综合治理,新建人行桥及拦河坝各1座,治理河道两岸堤防约3万平米;围绕生态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河道两岸步游道及绿化约10公里,改造沿河生态公园约两万平米,新建亲水平台及景观长廊10处。

“现在,古宋河岸已经成为兴文县城老城区居民日常的主要休闲地。”据兴文生态环境检测站站长陈勇介绍,通过该项目建设,一方面对古宋河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提升,常年保持Ⅱ类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景观改造、管网改造等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居民幸福感。

水质稳定在Ⅱ类,还离不开古宋河东西区雨污管网系统改造项目。古宋镇人大主席兰小东介绍,该项目共投资5000余万元,于2022年初开始建设,同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解决了当时老城区部分区域雨污漏排、滞排问题,实现雨污分流;解决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达标问题,改造水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宋河下游河段牛尾河码头的排污口。

再往下游,记者在古宋河下游河段牛尾河码头看到,岸边的排污口不断排水,看上去较为清澈。兴文生态环境局水气股股长罗守强告诉记者,这是兴文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该园区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都会经过生化处理,达标排放,确保水环境安全。此外,古宋河在兴文境内沿线4个集镇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居民聚居点均已完成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居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现在,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站在岸边,看着这些年的保护成果,罗守强发出如此感叹。他说,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生态,兴文县还引入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现24小时监控;引入无人机、巡逻艇等科技力量,沿河排查排污口水质排放情况。下一步,还将增加监控系统,利用更多科技力量,对重点区域优化监控。

“兴文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围绕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还和叙永等地开展联防联治机制,常态化开展古宋河的巡查治理,河流水质连续六年达到Ⅱ类。”兴文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忠说,2017年,兴文在宜宾市率先采取水流域补偿机制,如果上游水质不达标,则会用上游相应资金补偿下游,目前已落实补偿资金1700余万元。2023年,兴文县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满意度达92%,居宜宾市首位。罗文忠表示,下一步,兴文县将继续保护好母亲河,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