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545年,正值东魏末世,烽烟四起,“玉壁之战”如火如荼,展子虔这位未来画坛巨擘在这样一个纷扰的时代悄然降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快速,高氏篡夺魏权,北周又灭北齐,展子虔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动荡中度过,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展子虔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展子虔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绘画天赋。他没有画笔,便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将大自然的万物生动再现,花鸟鱼虫在他的手下仿佛有了生命。这种天赋很快得到了家庭的认可和支持,他踏上了求艺的道路,开始了一段非凡的艺术旅程。历经三国(东魏、北齐、北周)的变迁,展子虔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渴望在乱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终于,随着隋朝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局面,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文化艺术也随之迎来了春天。展子虔的才华引起了新皇的注意,被召入宫中,封为朝散大夫,后又因学识渊博晋升为帐内都督,官场生涯虽非他所愿,却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作为文官的展子虔,生活相对清闲,这为他深入探索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他的性格耿直,不善交际,却也因此能专注于艺术世界,无暇顾及官场的尔虞我诈。展子虔在绘画技法上的不断探索,尤其是对山水画的精研,成就了他在中国画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开创了“青绿山水”这一画派,以浓郁的青绿色彩描绘山川之美,使画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与鲜活。

在《游春图》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一风格的魅力,它是展子虔现存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卷,被誉为“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游春图》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山水画从作为人物画背景到成为独立画种的转折点,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在艺术领域的专长,首推其独树一帜的青绿山水画风。画作中,山峦树木以简练的线条勾勒而出,未施传统皴法,转而采用色彩晕染的方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画面主体的山川,以青绿二色为主调铺陈,山顶以清新翠绿覆盖,山脚则巧妙地辅以暖意融融的泥金,形成鲜明而和谐的对比。树叶的处理尤为独特,时而以色彩渐变细腻填充,时而点缀以洁白或桃红,增添生机,至于松树,则摒弃繁复的松针细节,仅以浓淡相宜的深绿点染,既保留了树木的神韵,又赋予画面以简洁之美。

整体观之,展子虔的画作用色统一在青绿的基调之中,却能展现出既绚烂多姿又不失古朴拙雅的风貌,色彩斑斓而不杂乱,华贵而不失纯真,这种矛盾中的统一,正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从山水画发展的历程看,《游春图》等杰作的问世,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们一举突破了早期山水画中人物比例失真、水域描绘拘谨的稚嫩阶段,引领山水画步入了一个注重青绿重彩、工艺精细、构图巧妙的新纪元。

《宣和画谱》中对展子虔的评价“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高度概括了他的艺术特点,即在有限的画布上展现出无限深远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审美理念。展子虔不仅在山水画上造诣颇深,他的佛道、人物画同样精湛,展现了其全面的艺术才能,因此被尊称为“唐画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