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金兵自山东南下,攻占徐州,并继续向安徽泗县进攻时,宋高宗赵构惊慌失措。他未与朝廷大臣商议对策,便匆忙带着贴身警卫和宦官开始南逃,甚至没有来得及通知军队。他从长江北岸的扬州乘船渡江至镇江,然后继续南逃,最终抵达浙江杭州。

本以为金兵退去后局势会趋于平稳,没想到赵构又遭遇苗刘兵变,被叛军逼迫退位,再次面临生死危胁。幸好叛军并无意伤害他,最终勤王军击败叛军。内乱刚平定不久,赵构又一次面临金军的威胁与追击。

金军南下时,赵构身在南京,立即乘船逃往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他迅速逃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当金军攻陷杭州后,赵构意识到陆地逃亡并不安全,遂决定改为海上逃亡。他乘海船从宁波逃至定海。然而,几天后,赵构仍觉不安,再次乘船逃往浙江舟山群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军追至宁波时,赵构迅速从舟山逃往台州和温州。由于金军无法再追击赵构,只好撤兵。随后,赵构从温州回到了绍兴。群臣建议他回到南京,但赵构坚决不肯,坚持留在绍兴。此后,赵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杭州和绍兴。

在赵构杀害岳飞并与金国达成屈辱的和平协议后,南宋和金国才维持了20年的和平,宋高宗赵构也因此得以摆脱四处逃亡的困境。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构宁愿选择逃亡,也不愿意支持岳飞的北伐呢?

一、赵构惧怕北方政权。

不仅赵构,整个两宋时期,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外,几乎所有的皇帝都畏惧北方政权。这种恐惧始于赵光义北伐契丹,在高梁河之战中惨败并仓皇逃跑,从此,两宋皇帝对北方政权皆心生惧意。

在宋真宗统治时期,辽朝大举进攻北宋,深入宋境近千里。在澶渊,宋军阻击辽军,并击杀辽军大将萧挞凛。尽管占据优势,宋朝与辽朝最终达成澶渊之盟,约定每年向辽朝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从而维持了双方近百年的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末年,宋朝实施联合金国灭亡辽国的战略。宋金联手灭辽后,金军乘势南下,灭亡了北宋,导致了靖康之耻的奇耻大辱。赵构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曾两次出使金国,见识过金人的手段。等他登基后,他对金朝的政策始终只有两个字:媾和。

即便岳飞在北伐中占据了优势局面,进军至离朱仙镇仅四十五里的地方,仍然被宋高宗阻止。无论岳飞在战场上取得多大的胜利,都无法改变宋高宗与金国媾和的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宋高宗早已被金人吓破了胆。

在他不断逃亡的过程中,身心俱疲,几乎丧命。据说赵构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是因为金兵追击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每当想到自己的父兄被金国俘虏,赵构心中总是充满恐惧,因此他不会支持岳飞的北伐行动。

2、担忧军事将领势力过大。

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那一刻起,武将便在宋朝各处受到打压,导致两宋的军事能力始终不及外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皇帝的这种心态源于对五代十国乱世的吸取教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武将一旦掌握兵权并势力壮大,就能轻易篡夺政权。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皆是如此,甚至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不例外。

赵匡胤通过类似的手段登上皇位,因此他极为担心他人效仿。为了防止军中将领势力过于膨胀,他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打压武将。

两宋时期与东晋类似,都是半壁江山。在东晋,几乎所有北伐接近成功的将领,如桓温和刘裕,最终无一例外地篡夺了权力。同样,在宋朝,皇帝也抱有相似的心态:如果北伐成功,那是将领的功劳,将领可能因此势力坐大;而北伐失败,则朝廷会损兵折将。

宋高宗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他在逃亡的过程中,曾遭遇苗刘兵变,并且被迫禅让,因此他对这些事件有深刻的体会,所以不支持岳飞的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北伐带来的财政负担极其沉重

南宋时期的和平环境远不及北宋,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享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然而,南宋自建国伊始便遭到金人的追击,宋高宗通过屈辱的和平协议才勉强维持了二十年的安宁。

即使宋金两国达成和议,南宋依然面临金国的军事侵扰。除了每年需向金国进贡大量金钱和绢帛外,还要应对由此产生的战争消耗,这一切都给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

此外,南宋统治区域内也频繁爆发反宋起义。据传,在整个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发生了上百次农民起义。以洞庭湖地区的钟相和杨幺起义为例,尽管宋朝多次派兵围剿,始终未能彻底平息,直到岳飞出场,才最终平定。

农民起义耗费了宋朝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生活困苦,此外,战争、天灾和制度等各种因素使得农民失去土地。这表明宋朝的农业存在重大问题,农业问题导致粮食短缺,不仅影响战争规模,还使得财政负担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初年局势动荡不安,宋高宗赵构在金人追击下四处逃亡,未能完全掌握全国局势,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因此,税收无法充分征收,自然也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开支。

岳飞的北伐给南宋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一方面是粮食供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后勤补给困难。补给线从长江以南延伸到黄河以北,战线如此漫长,对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宋高宗不可能支持岳飞的北伐。

4、岳飞北伐所耗费的是皇帝直系的军队力量。

赵构即便身为皇帝,最初也没有直属的军队,常常面临无法调动军队的困境。比如,抗金名将吴玠在四川和陕西一带抵御金军,战乱时期,朝廷无法对这些地方进行有效管辖。尽管吴玠并无割据之意,但在赵构眼中,他仍担心这类将领会割据一方。这便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