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训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学典礼上医学生宣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左)、校长季勇(右)为学校“医道学途 大思政课”揭幕。

□本报记者 赵一诺

六月,披上夏日盛装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苍翠欲滴,宁静舒朗。校园中古朴典雅的标志性建筑与熠熠生辉的“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校训石,记录着这座学府近一个世纪的栉风沐雨与几代哈医人崇生尚医的不懈追求。

98年前,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创办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49年,与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形成哈尔滨医科大学。

时光流转,近百年来,“哈医精神”历久弥新,一批批哈医大学子用青春守护“木直中绳、博学载医”誓言,传承伍连德博士倡导的“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精神,秉持“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办学理念,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

一路探索,一路担当。如今,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哈医大正以昂扬姿态迈向新百年,纵深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重点领域改革,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为重大科研成果培育提供支撑,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开路探索。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格局

近日,哈医大举办第二届青年学者星汉论坛,活动收到了来自17个国家、86个科研院所,共117份青年的意向申请。最终,经过层层遴选,学校向51位青年才俊发出盛情邀约,与22位优秀青年才俊签订意向协议。

近年来,哈医大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系列引才政策,完善引才链条,聚焦海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引进35名高层次人才赋能高水平人才建设,打造“青年学者星汉论坛”引才聚才“金招牌”,近悦远来人才格局逐步形成。

“今日的哈医大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正张开双臂拥抱青年才俊,助力更多青年英才留在龙江发展,实现人生梦想。”论坛上,哈医大校长季勇抛出“橄榄枝”,“哈医大正倾其全力做到给足科研保障基金,向有能力的青年人才倾斜政策,打造尊贤爱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季勇介绍,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中青年人才开展医学研究创造条件。建设一流学科,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促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围绕新药研发、营养与代谢、地方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5个领域,支持组建2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域内重要影响力的跨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越来越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层次人才纷纷选择扎根龙江这片热土。

今年4月,该校出台《哈尔滨医科大学引才育才奖励实施方案》,积极构建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出台《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为青年人才成长蓄势赋能。

构建特色“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

“唯有热爱,可抵医道漫长;唯有敬畏,方能谨慎为医。希望同学们做有温度的医学,成为一名良医。”6月5日,哈医大主楼举办了“医道学途 大思政课”第五场讲座。全校师生线上线下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是该校坚持“以本为本”,传好立德树人的“接力棒”,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着力探索构建具有哈医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细化各项举措引导教师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成立伍连德书院、于维汉书院,依托“书院制”管理模式,在建立“新视野”课程体系基础上,注重加强思政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拔尖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为构建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新医科”建设,学校还每年持续动态选择优秀学生进入伍连德班,打通药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等专业,以及相关院校优秀学生纳入伍连德班的政策通路,促进学科交叉。近三年,学校每年有30%的本科毕业生考取本校研究生,形成了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培植沃土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午夜的哈医大实验室灯火通明,科研人员正争分夺秒进行科研攻关。

多年来,致力于解决东北地区寒地心血管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的防治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科研团队开展系列关键技术突破,自主开发心血管疾病系列药物。自2023年4月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寒地心血管病实验室在研国家级项目(课题)33项,获批专利13项,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5亿元。

作为杨宝峰院士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哈医大药学院药理研究室卞宇今年31岁,已经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感慨地说:“近十年来,我跟随杨院士团队围绕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开展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目前国家、省里还有学校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很大。”

近年来,哈医大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中青年人才开展医学研究创造条件,积极构建全方位培养培训体系,通过项目攻关培养,围绕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提供4500万专项资金、面向校内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家学者设立26个“少帅揭榜”项目,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感谢哈医大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自由的环境,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李洋承担着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启动资金和哈医大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计划“少帅揭榜”项目等多项课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要把创新这件事和科技人才一生的追求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季勇说,只有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才能充分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图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