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6月26日报道,在现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任期即将于9月30日届满时,北约各国批准了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担任北约的新任秘书长。这一决定比计划晚了几个月,并经历成员国之间激烈的内部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北约官员担心,在这场新秘书长选举中旷日持久的斗争可能会破坏凝聚力,使其工作不再那么有效,尤其是现在迫切需要有效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战争。

在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后,北约就开始了重新设计其组织架构。随后的俄乌全面战争加快了这一进程。该联盟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俄罗斯可能在东欧边界挑起大规模战争,北约各国希望能够有效应对,但特朗普可能当选一事是个变数。

吕特和特朗普曾经有一段“蜜月期”。在特朗普一再批评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防开支没有达到占比GDP2%的目标时,吕特一再公开支持他的言论。但在2018年,吕特在跨大西洋贸易问题上强烈反对时任总统特朗普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特在媒体上公开演讲驳斥特朗普的主张,很少有欧洲政客敢于这样。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吕特曾多次与特朗普会晤,超出了荷兰这个小国应有的影响力,这表明特朗普非常了解吕特是北约秘书长最有潜力的候选人之一。

北约最终选择吕特作为新任秘书长,与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密切相关。考虑到特朗普多次强硬表示将撤销对北约的支持,欧盟不得不独自面对俄乌战争,就像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拒绝将援乌法案交付表决时那样。

那时候北约的欧洲盟国 - 欧盟并未做好准备,没有人想象过真的会发生美国缺位俄乌战争的场景,万幸乌克兰顶住了。这些欧洲成员国不愿意再次面对这种讹诈,将欧洲的命运交由不靠谱的特朗普掌握,所以最终选择了吕特。

吕特有三个主要的优点适合在这历史时刻接任秘书长:他勇怼特朗普,意味着他敢于保护欧盟利益;他坚决挺乌,意味着他敢于保护欧盟安全;他得到西欧财政大户国家的鼎力支持,意味着他可以动员整合欧盟的资源援助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托尔滕贝格评论他的接班人称,他 “将联盟交给了好人”。是不是好人另说,但吕特无疑是一位强有力的人,他可能开启北约和美国的1+1时代。在美国中止援乌时,北约就想另起炉灶建立特别联络小组替代美国的“拉姆斯坦因”援乌平台,最后因众议院通过援乌法案作罢。但这一次,北约是真的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