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轻松,随着自己的呼吸慢慢伸展……”近日,在崇明瀛通老年大学舞韵瑜伽班上,30位学员身穿瑜伽服,随着舒缓的音乐,在老师朱汉忠的指导下练习瑜伽动作。前屈、展臂……她们神态专注、动作柔美,丝毫看不出已是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老年朋友。“老年大学的瑜伽课很受欢迎,学位供不应求。”朱汉忠介绍说,老年人“上大学”热情高涨,其他特色课程也很火爆。

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崇明瀛通老年大学创办于2002年,二十多年来,每年服务老年学员数千人次,致力于满足老年朋友对高质量“银发生活”的美好期待。“声乐、戏曲、舞蹈类等特色课程很受欢迎,这几年,老年大学还开设了一批‘时髦’新课程,比如智能手机班、旅游英语、乐享旅游等,引起很多学员关注。”崇明瀛通老年大学校长蒋春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哪些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式等,我们都努力瞄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蒋春蕾告诉记者,“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和老师们力求与时俱进,还经常向学员征求意见,根据他们的需求开设课程。”作为区级老年大学,这里不仅是“充电”学习的地方,更让老年人感到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

在声乐课上,一位学员说起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滔滔不绝:“年轻时,我就喜欢唱歌,就是没时间学,退休后终于闲下来了,但是身份转换让我有些不适应。经朋友介绍来到老年大学,既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又充实了老年生活。”

“孙女上小学后,我的业余时间很充足,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到老年大学上课。”瑜伽班一名学员开心地说,在这里,她从学习中收获良多,认识不少同龄朋友,“报名学瑜伽也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前不久,崇明瀛通老年大学瑜伽团队前往桂林,参加全国文化艺术交流大赛活动,还得了特等奖。“学员们都很激动,能登上舞台,展现我们老年大学学员的精气神,大家都很自豪。”朱汉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乐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瑜伽课

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观念意识的改变,愿意走进校园接受教育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朋友重新“上学”的迫切需求,从老年大学报名的火热情况便可窥见一斑,为改善老年教育供不应求的现状,探索、改革、创新老年教育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不断盘活学校教学资源,去年秋季开始,瀛通老年大学在课程学制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各类课程实施学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层级均为2年,同时聘请多名优质教师执教。规范的课程学制,不仅保障了课程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也可以更好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的普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花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典舞团队

“老年大学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不小影响力,甚至不少老人选择把老年大学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也希望通过优化课程学制、引入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老年朋友能到老年大学接受教育。”蒋春蕾谈到,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瀛通老年大学的最大愿望就是让更多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筝课

针对老年群体旺盛的学习需求,崇明各乡镇社区(老年)学校也正努力探索优化服务供给,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学”。走进堡镇社区(老年)学校茶艺班,茶烟袅袅、茶韵生香,一派古色古香,茶艺老师一边示范一边介绍茶学知识。“邀二三好友,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这里,学茶艺知识,学慢慢品茶,特别惬意!”一堂课不知不觉结束,学员们仍意犹未尽。

又如,庙镇社区(老年)学校开发了体育健身项目来克球,其名称源于崇明话“来颗球”的谐音,融合了实心球、保龄球、冰壶等体育项目元素,操作简单又不失趣味,深受当地老年人喜爱。一些乡镇社区(老年)学校还将老年教育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开办农业技能兴趣班、传授种植管护技术,让老百姓满足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增产增收。

记者:季佳倩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朱怡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