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民军队是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帝国主义。曾几何时我也以为中国共产党真就是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随着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日益深入发现小米加步枪只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段特定时期内的状态,而并非中国共产党28年浴血革命过程中的常态。在最困难的时期连小米加步枪也是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定要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让现代人忆苦思甜了解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但事实上当年的红军战士们能吃上红米饭喝上南瓜汤已觉得很幸福了。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红米饭、南瓜汤都是无法保证足量供应的。当时毛委员、朱老总常带着红军指战员吃野菜。我们今天的人恐怕已很难想象能吃上小米对当时的战士们而言是多么幸福一件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能用上步枪和能吃上小米一样更多是一种奢望。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会发现里面展出的红军武器可谓五花八门:有原始的冷兵器大刀、梭镖、宝剑,甚至还有农具锄头、钉耙等,也有自制的松树炮、鸟铳、土手枪、土长枪......可唯独正经的制式军用步枪、手枪、机枪少得可怜。陈毅元帅在井冈山当师长时他的部队有五千多人马400条枪。这样的人枪比例还不到10比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当时10个战士中有9个没枪,那么就只能用梭镖等冷兵器跟敌人战斗。当时陈毅的部队甚至因此被称为梭镖师。“小米加步枪”对井冈山时代的红军而言想都不敢想啊,等到红军从江西井冈山战略转移后条件依然很艰苦: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野菜、树皮、草根、皮带都曾被红军官兵作为果腹的食物。那时哪有什么小米加步枪啊?好在这样艰苦的状态并没一直持续下去。事实上红军到达陕北后境况已得到很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部分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延安等革命根据地还成立了一批共产党控制下的兵工厂。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实际上已发展起一定的自主军工体系。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装备上不及国民党军队是事实,然而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装备差距事实上早已没当初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差距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中我军除消耗近两百万发子弹、近三万枚手榴弹外还消耗了33730发各种口径炮弹。该战役消灭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合计击毙、击伤、俘虏敌军32676人。平均下来咱们往每名敌军头上打了一发炮弹还不止。由此可见此时的人民军队已拥有相当数量的火炮等技术兵器。这是一支拥有重武器攻坚能力的正规军,而不是一支用步枪、机枪装备起来的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到1947年胶东兵工厂生产了火炮327门、掷弹筒4330个、炮弹51万发、子弹424万发。1948年胶东兵工厂生产了火炮472门、炮弹96.8万发。这其中光是100毫米以上重迫击炮弹就有6万6千发之多。1948年10月12日辽沈战役攻击锦州外围战斗打响后解放军甚至调集600多门大炮齐射。由此可见此时人民解放军早已摆脱小米加步枪的状态。可能有人会说“小米加步枪”只是一个形容处于劣势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敌人的比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比起来真的处于劣势吗?如果你光看武器装备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不要忘了伟人曾说过决定战争胜负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人。红军时代为了充饥连野菜、树皮、草根都得死。那时的条件是真艰苦,可我们革命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吗?在苦难日子里依靠顽强的信仰坚持下来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但苦难不应当成为一种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非但不是什么“小米加步枪”,而且在物质待遇方面实际上已超越了国民党军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可谓是降将如潮降兵如毛。有些国民党部队甚至都没怎么抵抗就成建制向我军投诚。这些国民党为什么愿意投诚我军?说白了我军的待遇更好。造成双方官兵待遇差别的原因首先在于双方财政汲取能力的差异。表面上国民党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似乎能征到更多的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国民党似乎就能为自己的士兵提供更好的待遇。问题在于国民党是一个代表地主资产买办阶级利益的政党。地方军阀、地主、资产买办阶级都得从国民党的税收中分一杯羹。这样一来国民党实际用于改善普通士兵待遇的资金就相当有限了。克扣军饷喝兵血在腐败的国民党部队中几乎就是一种常态。国民党军队的高官们固然因此得以大捞特捞,但国民党部队的普通士兵其实真没什么待遇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共产党的部队官兵上下待遇一致。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小兵愿意跟谁呢?除了自己的士兵之外共产党解放区老百姓的日子其实也比国统区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的土改政策成功取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当时的中国是一个80%的人口都是农民的农业大国。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士兵主要都来源于农民。共产党的土改政策使广大农民得以结束千百年来的被压迫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农民自愿参军为保卫土改胜利果实而战。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内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军队上层高官们与出身于农民阶层的底层士兵之间的矛盾。通过抓壮丁这种形式征集起来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知为何而战。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军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是靠小米加步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可实际上在当年的战场上我们往往是以多打少。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上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装备上均不占优势,然而实际上解放军真正所动员的人力是多于国民党军队的:尽管人民解放军在一线正规部队的数量上少于国民党军队,然而如果把为部队提供后勤补给的民众也算上就拥有了比国民党军队更庞大的人力基础。当某人还觉得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时殊不知对手所能调动的人力资源远远多于他。这一时期我军不仅物质待遇优于国民党军队,而且平均受教育水平也超过了国民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人民军队就在部队中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展文化教育扫盲。即使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战士们都没停止过学习文化。国民党方面则把士兵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工具。除了新一军等少数几支出过国吃过“洋面包”的部队之外其它国民党部队绝大部分士兵都是文盲、半文盲,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解放军给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士兵开扫盲班。1947年胶东军区司令部手工制作后印发的胶东军事地图带有精确的等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之高的制图水平充分显示了当时解放军技术军官已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在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放军、志愿军缴获敌人的火炮、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后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战斗力。很显然我军绝不可能是一群没文化的“土包子”,而是有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陈毅元帅去志愿军司令部公干。陈毅元帅看着志愿军威武雄壮的军容、精良的武器装备回忆起了井冈山艰苦斗争的革命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元帅不由得感叹说:“喜见志司军容盛,忆我曾长梭镖师”。从井冈山时代吃野菜用梭镖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军容雄壮装备精良实际上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成长过程。所谓“小米加步枪”只是人民军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红军时期连“小米加步枪”都是奢望,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小米加步枪”早就过时了。事实上人民军队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发展。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强大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