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家长留言说:3个月的宝宝睡前大哭,家里老人总是说没关系,哭累了自然就睡着了,我们那个时候带孩子都这样,不要抱起来哄,哄惯了以后就放不到床上了。

后来,宝宝确实是睡着了,老人又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哭就是耗力气,力气耗完了就睡了。

我看完这条留言,不禁叹了口气,在婴儿睡眠领域,真是有太多错误的“传统经验”了,改天真得专门汇总一下给大家避避坑。
今天这个“哭累了自然就睡”的暴力哄睡法,特别需要单独拎出来唠一唠,因为这么做对宝宝的伤害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哭累了自然就睡对宝宝伤害极大
1、哭着入睡的睡眠质量不高
宝宝大哭着入睡,会造成以下几个睡眠问题:◆在入睡20分钟左右突然大哭频繁醒来,始终睡不踏实
◆睡不好的宝宝醒来以后,情绪状态也很糟糕,陷入吃不好、玩不好、睡不好的恶性循环。

2、容易导致宝宝夜惊、做噩梦

如果宝宝在夜间睡前大哭,可能会造成宝宝夜惊、做噩梦,或者在夜间频繁夜醒,哭醒。宝宝和家人一晚上都睡不好。

3、对宝宝的大脑造成伤害
英国育儿专家佩内洛普-莉赫博士认为:婴儿长时间哭泣会损害大脑健康,导致以后出现认知障碍。

我在脑科学类的科普中也看到过类似的结论:孩子大哭时声嘶力竭、张开大嘴、闭上眼睛、哭声充满恐惧与恐慌。

大哭时间达到10分钟以上,就会引起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大量累积,从而耽误27亿神经连接的形成。

大哭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皮质醇甚至可以杀死脑细胞本身。

如果一个小月龄宝宝每次睡前都是大哭20多分钟,甚至更长,可想而知,宝宝的大脑负担有多重。

4、不利于宝宝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长时间大哭的婴儿虽然最终会停下来,并不是因为他掌握了独自酣然入睡的诀窍,而是因为他已筋疲力尽,不再对获得帮助抱有希望。

这种失望、压抑的情绪会让他们分泌一种“压抑激素”,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月龄越小的宝宝,越需要家人提供及时回应和安全感,如果放任宝宝大哭,我们任何安抚措施都不提供,那无疑是将宝宝扔进恐惧的黑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哭声免疫法”这个睡眠训练方法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把宝宝训练成为一个极少哭闹,特别让家长省心的“乖宝宝”。

演员马伊琍就曾使用过这个方法,可是后来她却在微博上控诉这个方法的残忍,破坏了她和孩子的情感连接。

这位发明了哭声免疫法的儿科医生约翰华生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的孩子,结果如何呢?

大儿子雷纳自杀,小儿子变成流浪汉,女儿也有多次自杀行为。

可见,类似这种漠视宝宝哭闹的方法危害极大。
前面两个弊端是肉眼可见的,而对大脑和安全感的伤害则是隐形的,且影响深远,难以补救。

在哄睡这个事情上,我们还是要善于吸收科学的、正确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总把“以前的娃就是这么睡”挂在嘴边。
先找原因,再安抚哄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排查宝宝睡前大哭的原因

宝宝不是无缘无故睡前大哭的,先按照以下原因逐一排查:

1、饥饿、身体不舒服

新手家长会搞不清什么时候宝宝饿了,什么时候宝宝困了,经常会让宝宝出现又饿又困的局面。
小月龄宝宝还会出现肠道不舒服的情况,也会大哭不止,这个比较好排查,看一下这个点是不是常规睡觉时间就可以了。

2、错过最佳睡眠时间,过困了

奶也吃了,肠道也没有不舒服,宝宝睡前哭闹打挺,明明很困却就是睡不着,多半都是过困造成的。

家长没有抓住宝宝的最佳睡眠信号,当宝宝开始打哈欠揉眼睛才准备哄宝宝睡觉,或者抱着让宝宝玩的久一点,白天别睡晚上才能睡得好的心理,一直硬拖着宝宝。

没有给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也会造成过困的情况,家长根本抓不住宝宝的睡眠点,以大哭为哄睡信号。

3、宝宝真的不想睡

有一种情况是“家长觉得宝宝困”,硬要横抱着宝宝开始哄睡,但此时宝宝根本没有睡眠需求,哭闹是难免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宝宝放在床上,宝宝可能就不会继续哭闹,而是哭一会自己玩起来了。

4、睡前活动过于强烈

如果在宝宝睡前让她玩的太激烈,太high,情绪特别亢奋,此时再去哄睡就有可能造成宝宝哭闹的情况。

因为宝宝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无法给自己的情绪“及时刹车、切换睡眠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当宝宝睡前大哭的时候(尤其是小月龄的婴儿),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宝宝。

边抱起来的同时(已经习惯床拍的宝宝,可以不用抱起来),边在脑子里快速排查一遍大哭的原因。

在确保吃饱、身体无恙的前提下,果断使用“5S安抚法”中的嘘声法和侧抱法。

快速开启宝宝的“镇静反射”,帮助他的大脑从混乱的状态里脱离出来,逐渐安静进入睡眠。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实施什么“抱起放下法”和“自主入睡训练”了。

否则最终的结果将是:宝宝越来越失望,家长越来越愤怒。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嗷嗷待哺、毫无自理能力的婴儿,大哭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一定是温柔的关爱、积极的回应。

而不是冷漠地无视。

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学会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在恰当的时机哄睡,避免大哭后入睡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