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普遍认为新的总比旧的好,一代更比一代强,买车这件事也是如此,要不怎么会有“买新不买旧”的金科玉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到了2024年这一金科玉律仿佛忽然失效,车型换代之后在销量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寥寥无几。那么出现这一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车企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一话题。

越换越抽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那就是现在的车型换代频率越来越快了,此前车市普遍是七年一换代,三年一大改,现在可好了,直接缩短至两年一换代,一年一大改,半年一小改。车企们投入了比以前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资金,但是所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数一下,截止到目前为止,今年上市车型可真不少,关注度较高的有雷克萨斯GX参数图片),凯美瑞索纳塔普拉多途观L PRO等,然而除了经典回归的普拉多之外,其他车型基本未达到预期销量。

其中雷克萨斯GX在不加价的情况之下销量依旧没有起色;之前稳坐B级车市场头把交椅,且月销量稳定在2万台的凯美瑞,换代后月销量数据跌到万台以下;全新索纳塔上市之后月销量数据还未超过2000台;途观L系列(途观L与途观L PRO一同销售)月销量则在1万台上下徘徊,距离自己的老大宝座也是越来越远。

本以为换代之后能够重新起飞,没成想越换越抽抽,这让一众车企们无所适从。

“换代麻木症”

从以上车型的市场表现来看,消费者貌似对于它们的换代并不感兴趣,我将这种情况称为“换代麻木症”,造成这一病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全新车型更有吸引力。对于从来没见过的事物更感兴趣,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规律。虽然以上老家伙们在推陈出新,但是自主品牌也没闲着,在今年小鹏X9,理想MEGA,零跑C10,小米SU7,理想L6,捷途山海T2,奇瑞风云T9等新车型先后登陆市场,先不提市场表现,单论热度便甩开了以上换代车型几条街。一句话总结,相比换代车型,全新没见过的车型对于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换代不够新。审视以上换代车型,我们会发现它们基本都是燃油车。我们都知道以往燃油车换代大多是对技术平台和动力总成等进行明显升级,同时辅以新配置和新功能的首次引入,这样才能一炮而红。但事实上呢?现在燃油车换代真可以说是挤牙膏,平台基本不变,动力小幅升级,设计和功能配置是有创新性引入,但是这能与极度内卷的全新新能源车型相提并论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问消费者凭什么要退而求其次,选择换代燃油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换代后价格高。由于换代车型重点针对了功能配置进行升级,尤其是智能化升级,因此其成本直线提升,车企不会干亏本的买卖,换代车型的价格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现在的燃油车本就处境艰难,大多需要降价优惠甩卖,20万的车打个七八折便是15万起,换代之后价格提升,且鲜有优惠,愈加理性的消费者自然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如何破局?

既然知道了病症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其中第一点无解,毕竟你也不能阻止人家推新车,第二点和第三点则有破解之法,首先是升级幅度再大一些,其次是价格降下来。这么简单的道理,久经沙场的车企高管们自然都懂,可是大家却不愿这么做,毕竟当年躺着赚钱的日子确实太安逸了,心理落差难免很大,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那么除了以上办法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破局之道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成功者身上借鉴一些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换代车型中最为成功的当属问界新M7,预售20天,订单量超过3万台,18天内完成超1万台交付,这样的成绩只能用惊人两字来形容。这台车为何如此成功?两个字:智驾。依托于华为的硬核科技,问界M7的智驾能力本就是同价位中独一档的存在,这次升级之后,该车配备了业内最高规格的192线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27个感知硬件,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全面的智能安全防护。目前来看,在智驾领域能够超越该车的,也只有它的老大哥问界M9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问界新M7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了极致,中国市场这么大,抓住一个关键点,便能收获海量的消费者。个人认为这背后的底层逻辑与智能手机比较类似,即针对用户的第一需求进行升级换代,降低其他板块的优先级,比如说提到拍照我们会想起OPPO,提到音乐会想到VIVO,提到极致的性价比则是红米。

车叔总结

目前来看,诸多传统车企们在进行产品换代时并未展现出太强的魄力,产品表面上是进步了,但进步了多少?是否比之前更有性价比?需要打一个问号。破局的方法有很多,要么忍痛割肉,以更高的升级幅度,更大的价格让步,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要么抓住一点,玩精玩尖,吸引特定消费群体。办法摆在这里,是继续安逸下去,还是不破不立,车企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