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24年,封面新闻正式启动“寻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以《本草纲目》重要诞生地蓬溪县为起点,深入探寻挖掘本草文化深厚底蕴,追寻时珍足迹。如何看待《本草纲目》这部书在中医历史上的地位?其对于当代中医有何意义?四川发展中医产业有何优势?带着这些问题,封面新闻对话成都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胡昌江教授,探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教授

本草纲目对现代中医药学

有较大指导意义

“《本草纲目》是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本著作,因为它注重于实践,每一个药物的出处考证也比较到位的,同时这本书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胡昌江介绍道,目前,《本草纲目》已拥有了包括日文、拉丁文、韩语、法语、德语、英语、俄语等文字的100多种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国家及地区。

《本草纲目》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既有分科的知识体系,又有综合各学科的理论纲要,更有大量的实践积累。胡昌江表示,《本草纲目》的最大亮点是通过实践来证明中药、医理的正确性。“原来古书上面写错了的,李时珍通过实地考察就把它纠正过来,此外,《本草纲目》的本草分类体系等多方面都对于我们当代的中医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胡昌江说。

需要指出的是,《本草纲目》创新了本草分类体系,打破《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提出“析族分类,振纲分目”的植物分类系统。基本上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类方法,接近现代植物分类学系统。

四川中医药发展需稳定打造川药品牌

中医药在大健康领域发展需看到疗效

四川省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2024年四川省政府报告提出,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首批建设10个中医药强县。截至2023年12月,四川省已建成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以及一批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川药年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

“四川发展中医药产业还需要从稳定中药产业链方面着力。”胡昌江表示,中药格外讲究药材,中医药产业发展从“链”上发力,首先要从源头上完善药材供应体系。“中药价格波动较大,由于价格波动,所以中药种植户实际上并没有稳定的盈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中药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这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很不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中药发展的利好政策,极大地鼓舞和支持了中药材行业发展的信心,一批“游资”随之进入这个市场,2023年以来,药材价格出现极不正常的“暴涨”势态。

此外,胡昌江还提到,中药产品药材来源复杂多样。过去,生产制造装备相对落后,药材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粗放,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批次间差异大,影响疗效,从中医药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推动中药材质量方面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健康”这一理念被普通消费者接受,中医行业也面临一些机遇“中药的功效基本上说的是两大作用,一个就是治疗作用,第二个就是保健作用。”胡昌江表示,食疗营养在保障大众的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无比广阔的前景,作为营养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药食同源产业有显著的社会性和经济性。

据了解,药食同源膳品是利用食物的属性功能,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依照“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施治、辨证施膳的原则开具单方或复方,制成的膳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以达到防病、治病、促进机体康复,保养身体的目的。“把疗效放在第一位,才可以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胡昌江表示,包括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和饮料,他们其实实际上都是在助推整个中药的一个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