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考陆续放榜,整个网络都沸腾了。

而其中,“清北抢人大战”是大家饶有兴趣的话题。

可你知道吗,曾经有一位分数拔尖、清北随便挑的高考生,不仅没学上,还让北大放出了“绝不录取”的狠话。

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何落到如此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川洋,出生于重庆市巫山县管阳镇,父母都是县里的公务员。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三岁开始便饱览群书。

上学后,他从未让爸妈操心过自己的功课,学习成绩一直排前。

读初中时,他给自己定下了“考上北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着。

后来,他以全县第四名的分数考入南开中学。

2009年高考,何川洋以裸分659分、少数民族加分20分的成绩,一跃成为重庆文科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武汉晚报)

和现在不同,在那个时候,状元信息都是对外公布的。

一时间,报刊媒体纷至沓来,何家门庭若市,何川洋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为了避免骚扰,何川洋连门都不敢出,更别提出去玩犒劳自己了。

不过,他的心情还是喜悦为多,毕竟念叨数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切顺利,何川洋将在同年9月如愿踏入北大校园。

可惜,一封举报信让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群众举报,重庆某中学有人以少数民族考生的假身份报名高考,骗取加分。

有关部门经查实,确实有31名违规更改户籍以获取加分资格的考生,但未公布具体名单。

就在这时,网上突然传出爆料,状元何川洋也在违规之列。

顷刻,何川洋一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媒体的追问,何川洋的父亲承认了民族造假的事实。

原来,在何川洋中考那年,担心儿子考不上北大的何父何母,暗自动用关系把儿子从汉族改成了“少数民族”。

他们以为这样做,能给何川洋上一道“保险”。

殊不知,这抄近路的做法,不仅让两公婆落得免职停职的下场,还连累了不知情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规定,何川洋的加分资格被取消,但裸分部分的录取资格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何川洋还有考取北大的机会和可能性。

然而,7月2日,北大招生办公室正式表态: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在核实全部事情之后决定:
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戒,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广播网)

虽然拒绝了何川洋,但北大还是人情味十足。

招生办主任刘明利表示,鼓励何川洋同学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则错误,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北京大学依然欢迎他。

由于一心只想冲北大,当初志愿填报时,何川洋只写了北大这一项。

被北大弃录,意味着他将面临“没书读”的局面。

何川洋也曾挣扎、争取过,他主动和港大接触,可惜因为面试表现不达标,最终被弃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8月,何川洋回到南开中学复读。

他的目标,依旧是不变的北大。

他铆足劲学,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凭实力获得了降分资格。

与此同时,他还在各种议论声中努力调整心态。

2010年高考,他再次发挥出色,以裸分674分的成绩位列重庆文科第十名。

这次,他终于圆梦北大,去到了最心仪的光华管理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青少年与法)

到这会儿,何川洋的父母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再避着记者媒体:

“很满意,孩子也争气。”
“如果今年考不上,我们就欠他一辈子了!”
“希望不要因为这件事再让他有心理压力,这一年他承受得够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高考状元因为“改民族”被北大弃录的事情,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搜狐网曾对此展开在线投票,共有47795位网友参与。

在回答“你是否支持北大、港大弃录重庆造假状元”这一问题时,

近七成选择了“支持弃录”,其余则投了“反对”或“不好说”。

而在“你怎么看待北大弃录造假状元”的回答中,大家则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公平第一,有人觉得何川洋也是受害者,有人替他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西安晚报)

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

北大拒录“造假状元”,既是对民意和舆论的尊重,也有充分的政策规定依据。

在高考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人,终将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考试就像一根杠杆,一头肩负着公平重任,一头挑起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担子。

从前的科举考试是这样,现在的高考选拔亦是如此。

高考,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

只有维护这一“人生大考”的公平性,才能让考生信服,激励他们去争取、去奋斗。

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公正无私,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响应“科教兴国”大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