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区不断优化交通路网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大交通服务大发展,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内畅外通

打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前不久,疏港高架拓宽工程主线东半幅完成最后一段道路沥青铺设,项目主线东半幅进入“通车倒计时”。该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也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项目。

作为新区重大民生工程,疏港高架拓宽工程建成通车后将有力保障胶州湾二隧良好运营,有效实现港区与二号疏港高速、胶州湾高速以及北部疏港专用路快速交通转换,提高疏港交通条件,实现货运交通快速疏解,为新区经济发展乃至青岛城市空间战略格局的形成提供重要保障。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脉,道路交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新区以龙头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交通路网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高速和铁路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明董高速建成通车,为潍坊、青岛两地新增一条南北交通大道。沈海高速、董梁高速加快推进,建成后董家口港与山东北部港口群联动发展更加紧密。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正式开工,建成后新区高铁门户功能将进一步跃升、南下北上更便捷。董沂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董家口港区的集疏运体系。

高速铁路加快建设的同时,国省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新区争取国家政策性基金,推动嘉陵江路西延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畅通东西区的快速通道。推进滨海大道(海西路口至G204沙岭子段)拓宽工程,着力打通新区东西大动脉。G204黄山隧道全线贯通,建成通车后向北可直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成为连接西海岸新区和上合示范区的重要干道。

目前,多个交通道路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借助这些项目,新区对外增加了大联通的通道,对内形成了更顺畅的大循环交通网,内畅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正逐渐形成。

向海而兴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拥有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5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新区正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等海洋产业,加快向海而兴。

港口兴则城市兴。近年来,新区统筹资源,通过承接市级港航赋权、建立港城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扩容升级港口基础设施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努力把港口建设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

2023年,包括港口工程建设、港口经营资质、国内水路运输资质的审批监管在内的15项市级港航赋权,实现由市管到区管过渡。年内,新区服务保障港口项目25个,办理港口危险货物装卸许可1.4万余单,开展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检查300余次,确保赋权后港口持续发展、安全稳定。

同时,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区交通运输局牵头起草《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绘制“七大行动、25项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凝聚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核心承载区合力。同时牵头成立港城融合工作专班(区港城办),加强港产城融合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推动新区与青岛港“双向奔赴、深度融合”。

2023年,是港口基础设施扩容升级显著的一年。其中,董家口振华原油库建成投产,成为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最先竣工投产的项目;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库建成投产,成为全国沿海港口最大的单体油品库区;齐鲁富海原油库、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等5个项目高效推进。这些项目将持续提升青岛港码头吞吐和库区存储能力,让新区联通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畅通。

连线成网

加快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4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至此,新区共有3条地铁线路同时运营,呼啸而来的地铁线路是打通城市对外交通的重要动脉,也是新区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

作为青岛轨道交通骨干线和快速线,地铁6号线可与地铁1号线、西海岸快线换乘,实现新区与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联通。三条地铁线在新区基本成网,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让市民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

便利出行只是其一,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发展动脉打通。

作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轨道交通线路贯穿一座城市后,将成为打通区域循环、引导城市更新和区域蝶变的“主动脉”和“生长轴”。

目前,新区既有地铁6号线纵贯南北,补齐了南北向交通短板,也有西海岸快线打通了贯通新区东西、连接各大功能区的交通大动脉,串联起灵山湾文化区、董家口经济区等,拉近了绵长海岸线上的区域间距;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后,西海岸新区可与青岛主城区进行产业联通、经济融通、人文交流的更深入接轨,成为助推青岛同城化发展的新引擎。

(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董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