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话表示,欧盟6个主要国家领导人已经就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的人选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让冯德莱恩继续连任,接着执掌欧盟委员会。据悉,这一结果会在6月27日到28日的布鲁塞尔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进行讨论,并在投票表决后正式生效。

不过这一“人员”安排引起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不满。他在最近不断强调,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是欧盟历史上最糟糕的5年,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也在说明,欧洲人民已经对欧盟精英政治阶层感到十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让冯德莱恩再任职5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他还说“欧洲需要更有效的领导,我们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政治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不过,尽管匈牙利对此强烈不满,但在法国和德国等欧盟主要成员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后,其也是独木难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德莱恩

因为按照规定,要想扳倒冯德莱恩,匈牙利需要团结至少8个国家反对,同时总人口相加至少要达到欧盟总人口的35%。这2个条件对于匈牙利来说无疑太难,特别是当德法这类欧盟大国选择妥协后,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

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并不具有很大的权力,但依旧负责欧盟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职能分配,以及代表欧盟的作用,在国际组织中也代表整个欧盟,这就意味着尽管这个职位并不具有很多实质性权利,但在全球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在以往的欧盟委员会主席选举中,欧盟核心国家都会因此展开竞争,以确保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态度和立场更加偏向自己国家利益的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但不管对于法国还是对于德国来说,冯德莱恩都不是一个最佳人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冯德莱恩的十分亲美,甚至网上一直在说她是美国安插在欧盟的“间谍”,当然这个说法是有点夸张的,但冯德莱恩的实际做法确实是在将整个欧盟捆绑到美国战车上,这与法德两国都想要推动的欧洲“战略自主”相违背。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政策的制定,实际上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去风险化”,以及对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

马克龙一直将推动欧洲的“战略自主”当作自己任期上的核心战略,马克龙不止一个场合表示,欧洲必须要证明自己不是美国的附庸,甚至是提出了组建“欧洲军”的设想。欧盟委员会存在的意义是必须捍卫欧洲的价值,而不是捍卫美国的利益。甚至马克龙还在多个场合暗示不希望冯德莱恩连任。在欧洲议会选举之前,还特别访问德国,劝说朔尔茨与法国站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

不过随着欧洲议会选举尘埃落定,马克龙和朔尔茨所领导的政党,同时在这场议会选举中惨败,这让冯德莱恩得以连任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今面对国内极右翼的卷土重来,自顾不暇的马克龙不得不举起白旗,在冯德莱恩连任一事上作出妥协。

具体来说就是马克龙领导的欧洲复兴党在欧盟议会选举中全面失败,冯德莱恩所在的政党欧洲人民党党团依旧在欧洲议会保持住了第一大党的地位。除此之外,就连马克龙政敌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国民联盟,也在这场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而这又进一步限制了马克龙在法国国内的执政地位。

因此马克龙现在所面临的政治局面,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具体来说,其政治目标从创建一个“独立自主”的欧盟,转向了继续维持自身的稳固执政地位。美国媒体也认为,在这次的欧洲议会选举之后,马克龙的关注点可能会缩小,主要集中在法国国内的政治,打压法国右翼政治势力的崛起。而在这个过程中,马克龙必然需要在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选上做出妥协,否则马克龙将同时面临内外的政治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方面的,所以马克龙做出这种选择也是在意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朔尔茨在处理有关欧盟的问题上,其内部是“红绿灯”组合政府,他并不具有绝对话语权,再加上其本人缺乏默克尔一般的政治手腕,在处理内部问题上都是一团乱麻,更不要指望朔尔茨对冯德莱恩的连任产生太多阻力,在美国和德国内部绿党的施压下很容易就会妥协。鉴于法德两国在冯德莱恩继续连任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问题上已经不存在阻力,冯德莱恩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整个欧洲都在“向右转”,左翼和中左翼的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美国对欧洲的掌控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冯德莱恩继续连任只是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若欧洲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