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绘画是相通的。人们都认可这样的说法: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凝固的旋律。

而同西方古典音乐最为契合的绘画,当属抽象画。因为古典音乐不表现自然物象,只表明艺术家的灵魂,这一点上,古典音乐与抽象画不谋而合。

就在柏林爱乐乐团携手钢琴演奏家王羽佳展开10天的“上海之行”前夕,著名旅美抽象画家赵渭凉先生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了“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渭凉的抽象画里不乏音乐感,甚至有的作品被直接命名为“交响乐”。

当我们请教赵渭凉先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时,他虽然谦称自己“对音乐完全不懂”,但他的儿子赵晨,却早已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

在赵渭凉、赵晨父子这里,绘画与音乐的相通,是想藏也藏不住的“铁证如山”啊。

他的部分抽象画直接以“交响乐”命名

赵渭凉先生年轻时曾与上海美专“三剑客”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一起作画,并向刘海粟、朱屺瞻、颜文樑等前辈大家请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86年赴美学习后,他的画风从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后现代抽象主义。但他的抽象画里仍显而易见地蕴含着中国人文精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外主流艺术圈的喜爱。

赵渭凉在画室里创作时,经常用古典音乐作伴,因此他的抽象作品中,时常让你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而赵渭凉则说,我最好的作品是音乐家赵晨。

此次在故乡上海举办80岁画展,赵渭凉的抽象画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艺术界和评论界同仁也纷纷从他的画中读到了音乐之声——

艺术家:王邦雄

在那些自然流畅的涂抹笔势,以及丰富的色域层次交映出的利落而纯熟的图形,在那些看似规则的直线以及端端的方形中,藏隐着内在的动感;在似乎漫不经心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色彩与线条的交响中,我们可以感悟与体味到他深层心理中欲求的一些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渭凉《红6交响曲》2001年

艺术评论家:施选青

赵渭凉作品的表现,丰富而又自由。豪爽利落、激情难按的笔势,如音乐一般起落跌宕的色彩交响,以及通过材质、肌理、色彩、笔势、力度营造的或原始质朴、或粗放激越、或细腻时尚的画面效果,一扫艰涩晦暗,有的是现代人追求的自由和舒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渭凉《交响曲0503》2003年

艺术评论家:龚云表

赵渭凉对于非造型潜力进行了最大可能的发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些凝练而充满张力的错落纠缠、疏密相间、大小各异的色彩线条,以笔触之势营造形态、气质之势,摒弃了具象和造型这些“中介”,直接呈现出人们内在精神性的“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符号”。画面呈现出一种整体贯通、呼之欲出的气韵体势,并且通过这些外在的构成形式,表现出内在涌动的生命精神和诗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渭凉《阴阳BW》2015年父亲的抽象画,让赵晨想到音色流动和气势

赵渭凉之子赵晨,倒是对父亲的抽象画有着音画相通的独特体会。他说,看父亲的抽象画,会想到交响乐的音色变幻、流动、力量和气势……

赵晨认为,音乐和绘画不同的是,音乐有声而无形,绘画有形却无声;但相通之处,是你得通过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并且通过大脑、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外加即时的情绪才能深刻地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晨

赵晨和王羽佳同为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校友,但他的音乐启蒙却是从上海开始的。

1986年,12岁的赵晨来到美国,就远离父母生活,从一个人、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开始。

刚到洛杉矶的时候,他带了一个手提箱,里面装满盒式磁带。当时在中国,盒式磁带价格还非常贵,这是赵晨10岁左右,带着新年的红包钱,独自骑车去音乐书店购买的。

赵晨回想家庭环境对他音乐爱好的影响,最早来自他自学成才成为小提琴手的大舅舅聂荣豪。

赵晨2岁时,大舅舅发现他在用铅笔盒和筷子模仿练琴,于是在赵晨4岁生日时,便建议赵晨父母买个小提琴当礼物,从此赵晨琴不离手。而他带到美国的一箱子磁带,也是因为羡慕另一个舅舅杰民一抽屉的古典音乐磁带而自行去书店购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的赵晨

在美国,赵晨后来考取了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希拉蕊韩(Hilary Hahn)、王羽佳、郎朗正好都是校友。

2000年起,赵晨加入旧金山交响乐团,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希拉蕊韩、王羽佳、郎朗每年都有约来乐团演出,演出后他们常常小聚, 因此成了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晨(左)和郎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渭凉、聂莉娜夫妇与王羽佳(中)合影

赵晨表示,作为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家,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演奏家一起演奏。他们每个人都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是一种鼓舞人心的体验。

谈到王羽佳,赵晨认为她是一位魅力十足、优雅的钢琴家,与她在舞台上合作,总是充满乐趣。

人物简介

赵渭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潘文龙)

1944年出生于上海,师从上海美术学院孟光教授,1979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曾在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任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育新中学担任美术教师的赵渭凉,与陈逸飞、夏葆元等一众画友同为《解放日报》美术通讯员。他与上海美专“三剑客”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一起交友作画,度过人生的青年时代。赵渭凉还虚心请教刘海粟、朱屺瞻、颜文樑等前辈大家,给自己打下扎实基础。

1986年,赵渭凉赴美学习。赴美前,其作品已在全国和上海画展中多次获奖。1984年,世界八大收藏家之一魏斯曼艺术基金会收藏其作品,并与世界级现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一起巡展于多国博物馆。

赴美后,赵渭凉的画风从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后现代抽象主义。1992年,巨幅作品《国际语言第 3 号》被当时亚洲最高大厦香港中环广场永久收藏。2010年,由陈冲策划,赵渭凉和陈川、黄英浩联袂创作的大型钢铁雕塑《芽》(15米高 25吨重)作为祝贺上海—旧金山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的礼物,由旧金山市赠予上海世博会。

2024年6月,赵渭凉回到家乡上海举办“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

赵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由旧金山交响乐团提供)

1974年生于上海。现为旧金山交响乐团小提琴家、旧金山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SF交响乐团青年管弦乐团小提琴教练。

赵晨幼时喜爱音乐,启蒙老师是大舅舅聂荣豪,后师从上影乐团小提琴手兰晖林先生,6岁时首次在上海市少年宫公演。他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Crossroads艺术与科学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SF音乐学院,25岁时加入旧金山交响乐团,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巡回演出。赵晨曾作为独奏家与旧金山交响乐团、柯蒂斯交响乐团、奥斯陆室内乐团和斯坦福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他还与Hitary Hahn、James Ehnes和Ray Che等著名小提琴家一起为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学生开设了大师班。自2000年以来,赵晨在旧金山湾区指导了数百名年轻的小提琴手,其中许多人现在都是活跃的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和管弦乐演奏家。

除了每季为旧金山交响乐团演奏150多场管弦乐团音乐会外,赵晨还继续进行独奏和室内乐表演,在旧金山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授,并担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青年团的管弦乐选段和训练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