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幸福生活在楚雄”专场在楚雄市栗子园社区举行。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楚雄的“幸福密码”就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幸福楚雄,彰显在城市乡村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里。楚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标杆63个,主街道焕发新颜、老旧小区华丽变身、真挚笑脸扮靓城市,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以“千万工程”造福“千乡万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全省第1,获“全省唯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州市”,乡村从“高颜值”向“高价值”华丽转身。

幸福楚雄,跳动在生活事业均可兼得、无缝衔接的多元追求里。楚雄鼓励创业让人人都有自己的赛道,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9亿元,扶持创业4153人、带动就业1.2万人次,净增经营主体7.9万户,越来越多年轻人来此工作生活。产业拓岗让人人都有就业的机会,创新“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幸福里社区+产业工人”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实现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建成“幸福里”社区26个,提供岗位8.89万个,帮助20余万产业工人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赋予技能让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州职教园区被列为国家职教园区综合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实现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近3年来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

幸福楚雄,体现在社会保障优质均衡、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里。楚雄不断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每年将75%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聚焦病有所医,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州、国家“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示范城市,获全国第一批“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成为全省新时代深化医改先行地区试点,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行走的医院”把健康“送到家”,县域内就诊率达91.8%;聚焦学有所教,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改革,滇中科创城建设加快推进,“五育并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聚焦住有所居,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发展高品质康养、旅居等主题性地产和教育、医疗等功能性地产,人均住房近45平方米,实现有得住、住得起、住得好;聚焦弱有所扶,去年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5.86亿元,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全覆盖,“康乃馨”社保经验全省推广,失能和特殊人员生活更有尊严。

幸福楚雄,洋溢在“一老一小”生活舒心、精神丰盈的社会氛围里。楚雄深入实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行动,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聚焦“老有颐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永仁“幸福里·夕阳社区”等模式,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27个,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三级养老服务网,“老年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尝到“幸福味”、吃上“暖心饭”,今年以来服务50余万人次;聚焦“幼有所护”,织密“1+10+N”家庭教育服务网,村委会和社区实现“儿童之家”全覆盖,开展留守和困境儿童“四护”行动,妇女儿童工作省考评“六连优”;聚焦“产业留人”,大力发展花卉、彝绣等特色产业,彝绣带动5.7万名绣娘,从源头减少留守老人和儿童。

此外,楚雄“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已成为品牌项目,在全省复制推广。“幸福里”就地就近就业模式是人社部门聚焦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建新型劳务公司,租赁盘活闲置校舍等低效国有集体资产,通过搭建“管家式”劳务平台,“组织化”把零散务工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起来,让就业难题变为“多赢”局面;通过营造“家庭式”用工环境,为群众提供吃住行一体、工作生活学习兼顾的综合保障,让四处打工变为家门口就业;通过探索“员工式”规范务工,开展技术技能、法规法纪等培训,加强劳动权益保障,让普通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幸福里”“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引人留人难、民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三难”问题,有效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李鸿睿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