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路透社发布消息,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在菲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菲律宾并不希望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爆发冲突,而是希望与中国进行对话和沟通,以解决中菲两国在南海岛礁争端上的分歧。

除此之外,马纳罗还说,菲律宾希望与中国建立起“信任措施”,以缓和中菲律之间的紧张局势,因为中菲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有海上争端,并不希望6月17日的冲突事件,被用于定义中菲之间的关系。因此,菲律宾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管控双边分歧。

当然说完这么多官方话后,马纳罗也不忘表达菲政府的强硬态度和立场,比如他就表示菲律宾会通过对话解决南海争端问题时,但菲律宾也会坚持捍卫自身“主权”,同时努力让中国回到谈判桌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南华早报》援引菲律宾媒体的报道,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表示,此举是为了推动中菲通过对话来缓解在南海的紧张局势,但不是菲律宾寻求获得中方的“允许”,然后再对“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进行补给。甚至特奥多罗还说,菲律宾军方将会继续对“坐滩”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进行补给作业。

实际上这已经说明了问题,所谓的通过“对话”来管控中菲南海岛礁争端问题,按照菲律宾政府的态度,现在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菲律宾的落脚点并不是为了解决中菲围绕南海的争端,而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以及向国际社会呈现一种“弱势”态度,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更多支持。

一方面,尽管菲律宾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岛礁争端问题。然而菲律宾所谓的“国家主权”本身就是虚空的状态。因为规定菲律宾领土范围的法律性文件,包括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在内的三份法律文件规定,其中均没有对南海岛礁提出过主权声索。也就是说,现在菲律宾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缺乏法律依据,同时也缺乏历史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菲律宾提出对南海岛礁主权声索的唯一法律性依据就是《国际海洋法公约》提出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但问题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发现、利用、命名、管辖南海,中国对南海进行持续地管辖和利用,要远远早于《国际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时间。直白点说,菲律宾的这种主权声索,本质上是用当朝的剑斩前朝的官,属于是不讲道理的做法。

即便是按照法律原则来看,一部法律生效之后,只能管之后发生的事情,不能适用于生效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和行为,因此即便是站在法律意义上,菲律宾的主权声索也没有立足点。

所以,菲律宾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主动“示弱”,主动展现出寻求以“对话”方式解决争端的姿态,换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同时妄想以此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菲律宾表示将坚持捍卫菲律宾的“主权”,这也意味着菲律宾所谓“对话”的前提,就是菲律宾对南海岛礁的拥有“主权”,那这件事显然就没得谈了。除此之外,菲律宾也并没有放弃对“坐滩”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进行补给行动,甚至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也直接表示,菲律宾将继续进行补给作业,但不会透露具体时间,也就是说时间不固定,随时有可能发起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但这样一来,所谓的对话更加缺乏意义,因为谈的再好,菲若不放弃侵闯搞补给行动,那一次就能将所达成的成果全部毁掉。

更何况,我们还要防患以所谓对话,释放“烟雾弹”,掩护其补给行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因为我国海警已对仁爱礁实现常态化巡航,菲已经无法运送补给,这导致“坐滩”军舰上的菲律宾士兵处于缺乏物资状态,所以也不排除菲用所谓的“对话”拖延时间,换取运送补给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也延续了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事风格。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岛礁争端问题上,不断否认中菲政府间的“君子协定”,已经严重削弱了中菲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开历史倒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菲关系的上限已经被大大拉低,菲律宾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问题的持续发难,也只是赔本赚吆喝,而鉴于中菲军事、海警、以及经济上的巨大差距,中国在南海方向上几乎不需要追加额外的投入,但菲律宾方面却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但这换回的价值却聊胜于无。

从更深层次角度来说,这恐怕都不是中菲之间的冲突,因为这场冲突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菲律宾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很难不怀疑这是小马科斯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配合某些域外国家的对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