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到杭州,总是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当时浙江省粮食产量很低。

全省农村有三分之一时间严重缺粮,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于是毛主席对浙江的生产非常关心,多次来到杭州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毛主席60大寿刚刚结束,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刘庄,但是在众多前来迎接的领导当中,却没有杭州市市委书记江华的身影。

他得知毛主席要来“摆官架子”避而不见,毛主席称他:“好大的架子”,而江华得知后,却责怪毛主席:“主席,你冤枉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华是谁?为何毛主席视杭州,身为市委书记的他却避而不见?为何他又责怪毛主席“你冤枉好人呢?”

“江华,你好大的架子”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到杭州视察,深入调查走访群众,浙江又是人多地少的省份,不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耕作管理方法落后,而且旱灾,水灾,风灾,虫灾连年发生,粮食产量很低,全省农村有三分之一时间严重缺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毛主席为此忧心忡忡,列车上,他反复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

“解放前浙江是个缺粮省,今天我们一定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

而江华则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市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被委任杭州市市委书记,市长,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一腔热血地为浙江省的发展兢兢业业。

1953年,毛主席再次来到杭州视察,但是这次毛主席来却没有见到江华的面,当时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入住刘庄。

刘庄环境清幽静雅,毛主席下榻这里,也是很舒心,这次毛主席来也是为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修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很想见自己的老朋友江华,江华和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便相识了,对于毛主席当时还在湖南三师就读的江华便久仰大名。

而在1928年5月,江华由安源到茶陵就任县委书记时,在茅坪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和他进行了谈话,江华也将自己的工作汇报给毛主席,在整个谈话中,毛主席总是面带笑容,平易近人,而毛主席也喜欢上这位敢想敢做的年轻县委书记。

江华之后直接道茨坪任前委秘书,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毛主次常常教导他:

“我们干部要学会察言观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1938年8月,江华离开延安,到山东敌后工作,毛主席多次挽留他在延安工作,江华说:

“在延安机关工作,我一要会写,二要会说,这些我都不擅长”,

于是他请求毛主席到部队工作。

尽管毛主席对江华的离去充满了不舍,但他依然尊重江华的意愿,直到1943年江华才终于有机会再次见到毛主席,回到了延安,一见到江华,毛主席便急切地想要与他交谈。

尽管数年未曾相见,毛主席的忙碌和肩上的重担依旧未减,生活条件也依旧艰苦。

但令江华感到欣慰的是,党的队伍在这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毛主席的身体也愈发健硕,这一切让江华心中充满了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坐下来,深入交谈。毛主席向江华传授了宝贵的经验,强调作为一名干部,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深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和需求。

临别时,毛主席还特别嘱咐江华,希望他能够撰写一份关于各地生产状况的详细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生产情况。

“察言观色”一直深深铭记在江华心中,而毛主席也是对江华赞赏有加,新中国成立后,江华就被任命为浙江省杭州市的市委书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为杭州的发展兢兢业业,日理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向尊重毛主席的江华,此次却“避而不见”毛主席为此调侃他架子大,而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也觉得不妥,也致电江华:

“你怎搞得,主席来了好几天,你都没人影?”

江华一脸疑惑声称没人通知他,罗瑞卿也感到十分纳闷,毛主席视察杭州,身为市委书记的江华怎么能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瑞卿虽然纳闷但是他还是让江华迅速来刘庄同毛主席见面,江华也是急匆匆地赶往刘庄,见江华到了,毛主席调侃地说:

“江华啊,我是杭州城里觅江华啊,你好大的架子。”

江华听后,赶紧解释道:“主席,过去见您多容易,现在您到杭州我却不知道”,之后他满腹委屈地说:“您这是冤枉好人。”

江华和毛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毛主席和江华的感情,江华理解毛主席,毛主席也理解江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江华陪同毛主席多次找领导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亲自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毛主席将关心农业生产作为一件大事。

毛主席就是这样,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为老百姓着想,欣喜万家忧乐。

再次来到杭州,毛主席用自稿费“接济”江华

1958年1月,中共中央会议在南宁召开,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委书记参加了此次会议,中途,江华找到毛主席。

毛主席见江华来了,很是高兴,一听到江华要汇报工作,毛主席更是热情招呼,江华的汇报工作,原来是为了毛主席每次视察杭州的安全考虑,制定了三条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听后,当即表示赞同说道:

“这几项规定很好嘛!,特别是最后一条,迎来送往的讨厌”,

毛主席曾反复强调,当有中央领导前来杭州视察时,无论他们的到来还是离去,都无需迎接或送行,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工作提供了便利,更满足了保密的要求,对此,毛主席表示了高度的认同和支持。

1958年,毛主席再次来到杭州,这次江华以及同省的领导已经在等候他,见到江华以及省委领导迎候,毛主席说:

“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到了杭州就像到了家,以后就不要在搞接送了,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到杭州来,那里有不接的道理?”

一位省领导说,毛主席笑着说:

“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马列学院作报告,张启龙等人便来亲自接我,我对他们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搞这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继续对领导干部们说:

“以后,来不迎,走不送,大家自由,好吗?”从此,“不接不送,不叫不到”,成了浙江省委不成文的规定。

在以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先后三十多次到杭州,省委领导仔没有出来迎接,每次,毛主席一到杭州,警卫就给省委挂个电话报岛,走时候给省委大声招呼,便收拾行李走了。

毛主席还在私下关心江华的生活,毛主席得知江华老家困难,关切地询问:

“给家里寄钱吗?我有些稿费,你寄过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华连连摆手,毛主席的关切,令江华非常感动,之后毛主席每次来杭州,江华都陪同一起视察工作,毛主席也肯定江华的工作。

1975年,江华自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被任命为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此之前毛主席鼓励道:

“你掌握政策就行”

1978年3月,江华再次被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连任,1999年12月24日,江华病逝于杭州,享年92岁,他的一生,践行了毛主席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