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宋庄蓄滞洪区达到应急启用标准

修订蓄滞洪区启动预警条件 有序推进病险闸改造、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等工程

北京已进入汛期。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运河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宋庄蓄滞洪区已达到应急启用标准。同时,经过“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实践之后,据实修订明确了边界启用条件。按照预测,今年汛期北运河流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对此,北运河管理处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据了解,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排洪河道,北运河在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格局中承担着“东排”和承接“南分洪、北分洪”的重要作用,承担着中心城区90%、北京城市副中心85%和通州区87%的排洪任务。

根据历年数据修订预警启动条件

北运河管理处调度运行科科长王云海已经进入到一年中异常忙碌的阶段,除了防汛准备、预案、演练等日常事务,还包括与河北省廊坊市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香河县水务局等的京冀防洪、通航联调联动的互动。

对于王云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各项预案、方案的修编工作。“我们要结合前期度汛经验不断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应急抢险、应急值守方案等内容,而往年的历史数据是我们预案修编的一个支撑。需要梳理历史典型洪水的一些特征值,放在预案中作为后期的参考。”“23·7”洪水时的主要降雨情况、主要闸坝的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洪水的历时、各支流的主要来水情况等都形成了资料放在了2024年的防汛预案当中。

王云海特别提到,今年北运河管理处根据流域工程设施变化情况及“23·7”应对情况,对《北运河洪水调度方案》《宋庄蓄滞洪区运用预案》进行了修编。其中最为重大的修编就体现在对宋庄蓄滞洪区启动的边界条件进行了修订。“‘23·7’洪水的时候,宋庄蓄滞洪区首次发布了启动预警。当时,在没有实战经验下,依照设计标准设定了宋庄蓄滞洪区启动预警的边界条件:北关水利枢纽上游来水达到810立方米/秒时,就得发布启动预警。事后通过对‘7·21’‘7·20’‘23·7’三次典型降雨来水分析,我们调整了边界条件,当上游来水达到1600立方米/秒且来水集中于温榆河的干流的情形下,将适时启动尹各庄拦河闸控泄并发布宋庄蓄滞洪区启用预警。”

推进拦蓄工程规划实施

根据水务部门的预测,今年汛期北运河流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对此,北运河管理处主任李长利表示,管理处从去年汛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如今,我们准备好了”。据介绍,北运河地处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的重要防洪通道。近年来,为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构建了“上蓄、中疏、下排、有效蓄滞雨洪”的防洪工程体系,简称“通州堰”。该工程体系不仅保障城市副中心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可以灵活调度上游过境和本地洪水,最大限度控制副中心规划范围内河道水位,同时满足市民亲水需求。“除了修编预案、隐患排查治理、巡堤查险、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物资等工作,去年汛后,市水务局还开始加快推进‘上蓄’体系中重要拦蓄工程的规划实施,涵盖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宋庄蓄滞洪区一期后续完善工程,以及‘中疏’体系中第二条分洪通道温潮减河等‘通州堰’配套工程建设。”李长利说。

据王云海介绍,宋庄蓄滞洪区的后续完善工程包括一期二期连通渠的开挖;富豪村的围堤、固堤实施;徐尹路连通涵的实施以及小中河分洪闸分洪通道的开挖等。后续工程实施后,可实现宋庄蓄滞洪区整体贯通。“去年蓄滞洪区是采取临时工程措施才具备启用条件,今年可完全按照设计标准达到应急启用条件。”王云海说。

同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运河流域的病险闸改造、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等工程也在有序推进,进一步提升了流域的防汛能力。其中北运河流域内凤港减河上重要的控制性水利设施——军屯拦河闸和军屯港沟河进水闸两座老闸即将“退役”,新闸陆续在今年和明年汛前接棒“上岗”,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此外,水文总站积极开展水文感知能力提升项目,在杨洼闸增高了高洪流量监测设备,完善提升杨洼闸水文站水文监测感知能力及超标准洪水监测能力,同时为应急测报队补充配置了各类测报设备。据悉,北运河管理处在应对“23·7”洪水过程中,就启动了北运河管理处应急测报队,对北关分洪枢纽上游四处主要来水断面进行了连续22小时的实测,为北关分洪枢纽的科学调度和宋庄蓄滞洪区启用准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下泄防洪和蓄水要二者兼顾

如今的北运河功能不断增强,既为中心城区及城市副中心提供防洪排水安全、为城市副中心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通航提供水资源支撑。因此,在防汛中,京津冀的协同已经成为重要一环。

“自从京冀通航之后,双方的协同更加密切。通航对蓄水量要求比较高,既要保有通航水位及景观水位,又要确保行洪安全。因此我们与河北省廊坊市水文勘测中心、香河县水务局建立联合调度机制,通过水情信息传递,加强上下游联调联动,实现洪水联合调度和水资源统筹保障。”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王劼勇表示,当杨洼闸下泄流量达到不同标准时,要分别向廊坊市吴村闸、香河水务局发送水情信息传递单或电话通知廊坊水文中心。“而这个下泄与之前也有所不同,不能是大水倾泄式的,为了保障双方都能及时拦蓄尾水,保证通航水位的迅速恢复,我们真是‘一盆水一盆水’地控制着下泄。”王劼勇解释说,下泄防洪和蓄水要二者兼顾,所以每次都要根据天气预报、来水量等多种因素进行精准计算。

据悉,目前已经建立“京津冀防洪、通航水情信息传递工作群”,当进行预泄、行洪和拦蓄尾水过程时,群内会共享闸坝变动、防洪调度、预报预警等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短时间内各闸坝联调联动,保障河道行洪顺畅。汛期降雨应对过程中,北运河管理处会及时与下游香河县水务局、廊坊市水务局、廊坊市水文勘测中心、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天津市宝坻区水务局等水务部门通过工作群共享闸坝变动和实时雨水情信息,为下游防洪调度及预警响应提供信息支撑。

据了解,“23·7”洪水后,天津启动实施多段河道改造提升、武清段旅游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待工程完工后,北运河全线河道将满足Ⅵ级内河航道标准,北运河武清段将继北运河通州段、香河段通航之后也实现通航,其整体防洪排涝能力、沿线区域水环境质量又将提升改善。

北运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处将积极推动上、中、下游流域共治共管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实现水旱灾害防御一体化管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文旅融合优势充分发挥,为京津冀三地水岸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