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这场灾难给国家带来的损失,给人民带来的悲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忘却。

这场地震让630个孩子失去了至亲,从此,他们成了孤儿,或去往福利院,或投奔亲属,或被好心人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关于一个劫后余生的孤儿,她的名字叫杨雅舒

杨雅舒是一个从汶川地震中幸运活下来的孩子,当年她和自己的表姐被一个支援灾区的富商所收留。

人们常说,灾难常常伴随着苦痛,可在养父的养育下,杨雅舒把苦痛化为了力量,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温暖和真情。

不过,富商养父在收留两个女孩后也曾坦言过:不如不带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着那些感人的事迹呢,富商养父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后悔还是另有隐情?

这里,我们先从改变杨雅舒一生的那场地震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大灾无情,人间有情

2008年5月12日中午,杨雅舒和表姐正在院子外玩耍,突然只觉得大地在震动,不一会,房子、建筑开始剧烈地摇晃,伴随着人们的哭喊声,杨雅舒和表姐感到一阵眩晕,便晕了过来。

她们两个女孩有意识的时候,已经被别人从废墟中拉出来了。

环顾四周,杨雅舒只看到了身边的表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姐那恐惧绝望的面目,至今,她都不愿想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围一片废墟,房子全部倒下了......

这场地震仅仅持续了九十六秒,就给城市、乡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人类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是无奈的,我们在敬畏自然的同时也要敬畏生命的可贵!

而杨雅舒此时仅11岁,她的表姐14岁。她们所在的地方是四川映秀,这里是表姐的亲戚家

杨雅舒这个女孩出生在云南滇蜀交界的大山深处,出生之后就没再见过自己的父母,从小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和奶奶年过八旬后,眼看无力照顾这个小孙女,便将她又寄养到了城镇上她的表姐家里,从此,杨雅舒和表姐一块念书,生活。

就在5月12日这一天,表姐带着她来到映秀走亲戚,不料,无情的灾难又降临在这个命运本就凄惨的女孩身上。

两个小女孩在惊慌失措中嚎啕大哭,杨雅舒后来回忆说:

“我和表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亲人,去自己父母的身边,可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子,怎么找?”

活下来的村民们对她们说:“屋子里的人凶多吉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房子

杨雅舒和自己的表姐无法接受这个可怕的现实,不想承认、也不愿承认她们将会成为一对孤儿。

然而,灾难是无情的,现实是残酷的。杨雅舒和她的表姐此后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场面十分可伶。

就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远在1800公里之外的南京,有一个人也通过另一个方式感觉到了这场震动。

他的名字叫邵建波,一个民营企业慈善家。

当时邵建波正在和四川的一个老师通电话,不料那边的电话突然中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建波

“地震了,地震了!”

听到地震,邵建波放下了电话,和同事们跑到了户外。

可当他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后,毅然地作出了一个决定:前往灾区,支援前线!

第一天,邵建波买来了一卡车的食品和水送往了火车站,第二天,他又和朋友买了一张成都的火车票,准备深入灾区。

灾区的群众都是往外转移,而邵建波等人则是往里面进,这种无畏的精神令人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灾区

也许是上天眷顾,杨雅舒和表姐刚好碰上了这个重新给予她们生命的男人

邵建波回忆说:“当时,路边有很多孩子,他们的衣服都很破烂,很多小孩,脸上和腿上都有血,看到杨雅舒她们的时候,内心的触动就更大了。”

这两个小女孩脚上的鞋子都破了,鞋子前面顶了个大洞,脚指头在外面露着。手上和胳膊上全是被石头擦破的小伤口。

邵建波把书包里的食品和水给了她们姐妹,而后往灾区深处奔去。

在走之前,邵建波回头看了一眼她们,姐妹两深情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那种渴望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向往,她们多想此时来的是她们的父亲,是来接她们的啊!

而让邵建波没想到的是,十几天后,他在灾区群众的转移路上,看到了两个似曾相识的面孔,那正是杨雅舒姐妹俩!

再次的相遇让邵建波的内心再生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建波

另一方面,他也无法想象,这两个小女孩在这十几天里到底是怎么渡过去的!

这里,每天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余震,天空中一连又下了几天雨,上天都在为这场沉重的灾难哭泣着。

当时民政部也在为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登记着信息,不过杨雅舒和她的表姐不是本地人,登记后也暂时无法迅速安置。

于是,邵建波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收留两个女孩

在邵建波从事多年的慈善工作里,资助过的孩子达几百人,所以,这方面他是有经验的。

基于这一点,红十字会的领导同意了邵建波的请求。

而杨雅舒和表姐也记得这个男人曾给过她们吃的,也就愿意跟着他走了。

就这样,邵建波将两个小女孩带出了灾区。

当时,邵建波安家在北京,便在北京自己家的小区另租了一个单间,供两个女孩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建波这样做是想给两个女孩一个独立的生活环境,是怕她们每天看到他这个陌生的男人心里会害怕。

然而,邵建波事后坦言自己当时作出收养的决定确实有点冲动,他有时苦笑道:“早知道不带了”

那么,邵建波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二:情同父女

一个男人带两个女孩,将她们抚养成人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两个小女孩虽然从灾难中走出来了,但她们失去亲人的那种痛苦,两个小女孩是不能立刻走出来的。

在邵建波照料两个小女孩的时期,他每次下班一进门,就会碰到杨雅舒和自己的表姐在哭,哭着要找他们的爸爸和妈妈。

邵建波这才明白:这和自己以前做慈善是不一样的,听到她们撕心裂肺的哭声,邵建波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也想跟着哭!

但是他不能哭,他也不能以慈善企业家的身份向两个小女孩讲一些自然哲理,他只能低声的用一些简单的话来安抚她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后的杨雅舒和邵建波

坦率直言,责任重大:

在这期间,邵建波每天都会学一些心理学上的知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个两个小女孩尽快从恐惧和悲痛中走出来!

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些,两个小女孩的人格很有可能将会受到影响,她们的心灵也会遭受创伤,造成这样的结果,她们的人生将是痛苦的,是残缺的。

想到这里,邵建波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在收养两个小女孩之前,他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他把一切想得有些简单,所以,他才觉得自己的决定有些草率。

他是怕自己的不专业,会影响到两个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才有了那样的坦言。

不过,随着和两个小女孩的相触,邵建波也渐渐了解了她们的性格。邵建波每周都会带她们去公园散步,去游乐场游玩,争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她们尽快走出苦难。

除此之外,邵建波还会时不时的跟她们俩准备一些小礼物,在杨雅舒和她的表姐生日的时候,邵建波也会为她们庆生!

时间长了,这个方法显然起到效果了!两个小女孩每天的笑容慢慢也多了,这让邵建波心里面得到了一丝慰藉。

多年以来,邵建波就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着她们俩,给她们做饭、洗衣、供她们上学,生活,对她们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这里杨雅舒就回忆过:那年冬天,邵建波早早就去了学校门口等待她们姐俩放学,当她们出来的时候,邵建波冻的手缩进口袋里,然后从口袋里缓慢的掏出了两个煎饼果子。

杨雅舒接过后,饼还是热的!

邵建波知道她们俩个爱吃煎饼果子,总会在她们放学前给她们买,由于天气寒冷,邵建波便把煎饼果子捂在口袋里,等拿出来的时候还是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后的杨雅舒

因此,在杨雅舒和表姐的心里,也早已把邵建波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她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建立了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这种特殊的亲情是难能可贵的!

可以说,在两个小女孩的健康成长之路上,邵建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小女孩很快也长大了,邵建波也知道她们多年的心机——找自己的亲人

在这里,邵建波是理解她们的心愿的,虽然是多年的相处使她们已经亲如父女,但两个小女孩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亲人在这场地震中遇难了。

她们的心里也已经有了打算:不管找不找到亲人,她们长大成人后都会以女儿的身份来报答邵建波对她们的爱!

而邵建波也考虑,如果实在找不到亲人,他就以养父的名义,办理正式的收养程序,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她们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建波和长大后的两个女孩

在此期间,邵建波通过新闻媒介的方式带着她们跑遍了整个四川,然而一番苦寻后,两个小女孩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结局可能不是那么尽人意,但是她们基本也已经释怀了,毕竟,邵建波通过对她们的呵护和宠爱已经使她们走出了失去至亲的悲痛阴影。

邵建波将会继续帮助她们,直至到她们一个个成家立业。

十年间,他们亲同父女,一次充满感恩的找寻凸显着杨雅舒的人生轨迹,杨雅舒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将爱的力量传递下来,而她的表姐也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一次充满感恩的找寻

杨雅舒长大以后,除了要感恩自己的养父邵建波,还有感恩一个人,这个人是当年大地震中,奋不顾身挡在她身后的一个解放军战士。

多年前的那场地震所带来的人性的温暖,让杨雅舒时刻铭记在心。

那是地震后,她和姐姐走在漩口镇的时候,她们两站在一个帐篷前发愣,突然有一个解放军战士向她们两个疯狂地跑来!

杨雅舒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跑过来,而且表情十分紧张,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战士跑过来后伸开了大手,把她们围在了自己的怀里,紧接着,一个巨大的山石从山上滚落下来,直冲冲的砸在了解放军战士的后背上!

解放军战士只闷哼了一声,随后关心地说:“不要害怕,你们没事吧!

杨雅舒她俩被吓得脸色木讷,点了点头。

解放军战士告诉她们,这里很危险,不要在此逗留,便扬长而去了。

事后,杨雅舒和表姐为当时自己没有及时答谢感到了十分愧疚,她们努力回忆着这个解放军战士的样貌,杨雅舒的表姐说只隐约听见同行的战士们好像叫他“健康!”

当年,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解放军战士有很多,仅凭一个不确切的名字想找到人,谈何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震中的解放军战士们

后来,邵建波也努力地帮她们寻找了,遗憾的是没有结果。

直到2017年,杨雅舒再次通过网络和报社的方式进行了寻找,人们通过微信转发的方式传递了这场爱的找寻。

幸运的是,这一次很快就有了线索

有人提供的线索说,杨雅舒找到的人很有可能是一个叫做“康健”的南京特警。

最后,杨雅舒通过别人发来的照片辨认:这就是当年救她们的解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命恩人找到了,杨雅舒喜出望外,而此时的康健已转业到了南京市某派出所,是一位民警。

也许是上天安排,生活有时又有些戏剧化,令杨雅舒没想到的是:康健所在的派出所附近正是杨雅舒工作的地方!

两个人的距离仅不过百米之遥!

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杨雅舒感到很开心,也很激动,眼睛中流出了感激的泪水,她亲自给派出所送出了一面锦旗,以感谢当年康健的救命之恩。

康健也非常感动,因为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他不过尽了一个解放军战士该尽的责任,没想到的是,十年了,这个小女孩还记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雅舒和当年救她的康健

这场充满感恩的找寻也在社会中传播了开来,它是善心和真情的交汇,也是一种正能量的激励。

四:爱的传递

杨雅舒是一个经历大灾后,实现人生蜕变的女孩

长大后的杨雅舒和邵建波每年都会去往映秀镇东侧小山的公墓,纪念碑上虽然没有她亲人的名字,但当她捧着鲜花,望着每位纪念碑上每位遇难者的名字时,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逝者安息,她把自己的哀悼洒在了公墓的每一个角落。后来她又凭借自己的能力,成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雅舒(左)

多年以来,杨雅舒带着自己的使命从事过无数的公益行动,她做过失独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当过孤儿智障儿童的爱心姐姐,如今又加入到了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列。

不管是哪个角色,杨雅舒都用心的付出着,用心的传递人性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人,“江苏好人榜”也多次记载着她的名字

如今,换了人间,十几年过去了,映秀镇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那些无助的女孩也都长大成人,杨雅舒也从当年的受助者如今变成了一个助人者。

由此可见,是爱的传递让受伤的人坚强地站了起来,从而给予他们温暖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衷心希望真情和善心能汇聚成河,为社会注入更多的能量和生机,这也是对逝去的人一种最大的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