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温宿6月27日消息(记者郭璁悦 通讯员赵新昌) 炎炎夏日,瓜果飘香。新疆温宿县柯柯牙镇戈壁新村吊干杏种植基地里的吊干杏陆续抢“鲜”上市,农户们抢抓农时,积极采摘、包装、销售,喜迎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柯牙镇戈壁新村的吊干杏种植基地里的吊干杏 (央广网发 张文龙 摄)

6月23日,走进戈壁新村的吊干杏种植基地,沉甸甸、金灿灿的杏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农户们分布在各处,有序进行采摘、分拣、称重、包装等工作。

吊干杏以其皮薄肉厚、甘甜如蜜、营养丰富而闻名。北京客商刘海洋说:“温宿的吊干杏品质、口感相当好,糖分高、品相好,我每年都要在这收上六七百吨,主要发往北京新发地、高碑店、郑州三个市场,消费者都比较认可这个产品。目前,一天可以拉运10吨左右吊干杏。”

戈壁新村地处天山脚下,风沙策源地边缘。得益于戈壁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以及沙性土壤的优势,这里出产的瓜果肉质饱满、糖分更高,是种植优质瓜果的理想之地。

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种植户潘学林在戈壁新村栽下了600亩吊干杏,建立吊干杏试验基地。随后的几年里,潘学林与其他种植大户合作,成立了温宿县农之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注于探索吊干杏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以及苗木培育。历经九年的科学管理和精心培育,吊干杏种植基地种植规模已达3000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000余亩。

温宿县农之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潘学林说:“今年产量比较大,每亩地平均可以达到800公斤,目前每公斤批发价在30元左右。今年行情非常好,销售一点也不愁。”

潘学军告诉记者,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他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特点,种植出早熟品种,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库容为70吨的冷库,锁住吊干杏的新鲜口感。

吊干杏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周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务工人员邓迎春说:“我来这边打零工一周了,一天可以挣到200元,加班1小时给20元,管吃管住,非常好。”

潘学林介绍,种植基地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8人,到了用工高峰期,务工人员可以达到三百多人。

吊干杏陆续上市,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特色果品的需求,也为戈壁滩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让昔日的荒漠变成了今天的幸福田园,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温宿县大力发展特色小林果,目前全县种植各类品种的杏子达1.6万亩。下一步,温宿县将继续加大对特色林果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让温宿林果香飘万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