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下午,有着“国宝之乡”美誉的安徽黄山呈坎村发生洪涝,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多处古建筑遭受洪水冲击。其中,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村古建筑群单体建筑之一——环秀桥面上一木结构桥亭已被整座冲毁。央广网记者赶赴现场,探访“国宝”“抢救”情况。

【现场】

明代古桥上一木结构桥亭被冲毁

呈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历史上,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赞誉这里为“江南第一村”,还有着“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之说。

“凝固的艺术”在这里保存了千年,呈坎村共有罗东舒祠和由48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国宝之乡”。

6月20日下午,持续的暴雨在呈坎引发洪涝。6月21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目前呈坎村洪水已退,正在进行清淤工作,不过此前严重的洪涝在这里留下了“伤痕”,多个古建筑单体受到洪水强烈冲击。

其中损失较为严重的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村古建筑群单体建筑之一——环秀桥,该桥建于明代,为两墩三孔石桥,桥长26.65米,宽3.85米。记者获悉,2013年,该桥也曾在洪水中被冲毁。此次洪涝严重时,大水漫过了整个桥面。记者现场看到,虽然目前该桥石质桥面及桥墩较为完好,但强烈的冲击已导致桥面上的一座木结构桥亭被整座冲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秀桥的木结构桥亭已被冲毁,仅剩桥面(央广网见习记者刘畅司晨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的环秀桥木结构桥亭(央广网发 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受到影响较大的还有位于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东舒祠后寝的宝纶阁。虽然阁内尚未有物件严重损毁,但积水较严重。目前,积水已引出,但地面仍遗留大量淤泥等。

【“抢救”】

已打捞搜集约70%桥亭原构件

目前,安徽省文物局相关人员及黄山市、徽州区文保专家等已赶赴现场指导除险救灾,并对坍塌情况及打捞部件进行鉴别、整理。

针对此次损毁严重的环秀桥木结构桥亭,徽州区文旅体局(文物局)副局长姚林介绍,截至6月21日下午15时,已经打捞搜集了约70%的木结构桥亭原构件,相关部门还发动了下游群众一同寻找剩余桥体构件。“我们将继续尽力搜集原构件,迅速启动勘察设计方案,争取尽快修复。”

徽州区文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胡顺治介绍,此次暴雨持续时间长,洪水来得急,除了受损最严重的环秀桥,其余古建筑受到的主要影响是“过水”,即洪水涌入建筑内部。“古建筑内部积水最深处在宝纶阁,大约有1.6米。其他大多水位在50至60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东舒祠内,工作人员正在清淤(央广网见习记者刘畅司晨 摄)

徽州老民居多为木、砖结构,“抢救”不止于引水与清淤。

“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做好相关木结构的防潮、防虫措施。”胡顺治介绍,呈坎古建筑大多是砖铺地面,此次泡水影响不大。针对部分房内的木质地面,则会考虑将木地板撬起,将下面淤泥清除,再将木板进行晾干等处理,之后重新铺装。

(图文来源于“央广网”,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