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6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我市深入实施《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从实施对标提质、环境提质和服务提质三大工程提出444项改革任务,瞄准“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目标定位,全力打造政务、市场、法治、要素、人文“五个一流”营商环境,聚力形成一批“我比别人办得好,我比别人办得快”的营商环境“兰州品牌”,持续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全力争创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打造一流政务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在对标提质工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整改提质,聚焦指标存在问题,建立《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整改提质清单》,推进问题限时整改。对标先进提质,对标国内标杆城市,建立《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先进提质清单》,找差距、补不足。创新品牌提质,坚持“一县(区)一品牌,一指标一品牌”创建,建立《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品牌提质清单》,持续打造县区、指标特色品牌。

在环境提质工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建立《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五个一流”提质清单》,持续打造政务、市场、要素、法治、人文“五个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免证办”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全力推动“六个通办”,创新拓展“五简五办五集成”服务模式,推进“小兰帮办”服务品牌升级迭代,创新推出“电子表单”,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建立政务热线“一高五办”工作机制。优化公用设施服务,市政公用服务报装许可事项实行在线并联办理“全覆盖”,实施应用电子证照、电子批文,开展用水、用电、用气报装联合服务,撤销道路开挖修复等惩罚费用,推行“成本补偿”,率先推行通信报装“三零”报装。提高办理建筑许可质效,深化“兰建优服”品牌建设,率先建立工程豁免机制,率先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建筑、不动产登记一码管理机制,深化一枚印章管验收、一枚印章管挖占。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企业间财产转移实现“一窗、一次、一个环节,一小时办结”,开展“交地即交证”改革,扩大“带押过户”业务范围,拓展不动产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提供优质便捷纳税服务,推广数电票应用,落实数电票“预先服”“随票服”“网格服”三项服务机制,压缩纳税人办事时间。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出境铁路快速通关、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提升“智慧旅检”监管水平。

打造一流市场环境 持续放宽市场准入

巩固企业开办25分钟办理成果,探索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并销”改革试点,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点,建立“兰市快办”政银合作网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行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六专”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向县区延伸,加大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域政策措施的审查清理力度,破除地方保护和隐性壁垒。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持续深化“清兰交易”平台建设,推行AI语音“智能开标”,推进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率先引入开标“熔断”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零收取”,升级电子投标保函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采购质效,全面落实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惠企政策,建立政府采购投诉简易快办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入驻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的“乡村振兴馆”和“科技创新馆”。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建立实施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加大非现场监管应用,健全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容错机制,建立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立法,加大信用报告应用。上线运行“双公示”信息报送审核系统,全力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建立生态信用体系,加大生态信用应用,建立兰西城市群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互联互通机制。

打造一流法治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开展“清障拔钉”专项行动,引导涉案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和合规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服务保障破产事务办理,完善办理破产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破产援助专项资金,建立破产财产快速变价处置机制,推出一体化破产管理系统,加强管理人履职督导机制建设。健全便捷高效诉讼服务,加强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和“智慧法院”应用建设,加强执行查控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判后督促履行机制和审判权力运行监督行动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清理积案行动”,推进“执转破”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强化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加强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保护。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机制建设和质物处置模式。建立涉外企业知识产权包联工作机制。

打造一流要素环境 推动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

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推行“标准地”信用承诺制管理,强化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市场能力,制定做地、储备、供地及资金保障计划。推动资本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快银行、租赁、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引进、落地、设立,打造要素集聚“金融之城”。推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机制。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推进政府部门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与金融机构互通共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全面推进数据直达系统应用场景改革,建立政务信息化管理和共享机制,加大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立“1+8+N”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强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机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打造一流人文环境 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

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建立健全政府、院校、企业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巩固拓展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成果,优化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对外市场开放度,打好外贸、外资、外经、外服“四外联动”组合拳,壮大外贸主体。推动制造类企业内贸转外贸,完善提升跨境电商“六体系、两平台”功能,支持本土企业拓展新市场,承建国家援外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打造“读者之城·书香兰州”,创建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5A级景区,叫响金字招牌,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充提质工程,强化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社区老年助餐示范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外联内畅、多元立体、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建设,做好共享电单车试点运营,扎实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实施“除尘清尘、散煤治理、控排减污、尾气减量、面源严控、生态增容”六大行动。持续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控制耕地、企业、园区新增污染。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实施五大行动提质服务

在服务提质工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引大引强领跑行动,紧盯“3+2”和“6+X”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和联动招商。围绕产业链条建立定制化投资机会清单、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引资政策清单。精心办好第三十届兰洽会等专题招商活动。强化引资金融支持、要素保障、财政奖励、人才支持等政策支持。开展助企安商护航行动,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一行一案”。深入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开展感知体验增效行动,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检员”等系列活动。依托“金城营商”平台开展经营主体需求调查,建立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和“社会监督员”制度。开展履约践诺守信行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记录、政府承诺事项兑现、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和考核评价制度,按期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等突出问题。开展服务兰商回归行动,建立兰商人才库、兰商回归目录库、兰商回归项目库等资源信息库,鼓励在外兰商回乡投资、创业,推进内外联动交流,学习借鉴外部经验,组建在外兰商回归服务联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