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得这么惨,都是报应!你根本不配做我们的父亲!

不足7平方米、昏暗脏乱的出租屋里,一名男子大声斥责着瘫痪在床的父亲。

这是他们父子25年来第一次见面,再次相聚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反而是儿子的恶语相向,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男子会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这般态度?

事情还要从1984年的那个夏天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妻弃子

男子名叫李继东,1984年他才15岁,是家中四个孩子里的老二,他们一家六口住在重庆武隆。

据李继东回忆,父亲李光清是比较能干的人,主要做点小生意维持家里的生活。

每到逢年过节,李光清还会给李继东他们姊妹几个买新衣服、新鞋子,这对那个年代的农村地区,已经算得上是非常满足的事情了。

一家人的日子虽然不算太富有,但也过得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继东表示,在父亲出走前那一晚,一家六口还去村口看了场电影,当时父亲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和往常一样跟他们有说有笑。

只是到了第二天清晨,父亲急匆匆地告诉家里人,自己要去贵州洛隆镇收账,过几天就回家。

因为父亲以前常到贵州贩卖草纸,偶尔有人赊账也正常,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因此,一家人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让他早去早回。

可令李继东打死也想不到的是,父亲李光清就这样一去不复返,至此了无音讯。

一家人都对父亲莫名其妙地离家出走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年幼的李继东一开始也只是认为父亲可能在外面遇上麻烦事,耽误了返程时间。

就这样,李继东一家人一等就是25年,可李光清真的去贵州了吗?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念生怨

当时李光清走了几个月后,李继东一家人眼见毫无消息,开始着急了。

同时村里也掀起了流言。

有人猜测李光清因为刚收了帐,被谋财害命了。

有人猜测他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迫不得已不能回家。

还有人猜测他是跟着其他女人跑了。

但猜测至始至终只是猜测,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一家人也无可奈何。

渐渐地,全家不得不接受李光清不在的事实,甚至认为他可能已经遭遇了不测。

李继东回忆说:“父亲的离开让家里一下子没有了顶梁柱,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母亲冉顺芝只能咬牙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半夜偶尔还会听到母亲偷偷躲在被窝里哭泣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继东的印象里,母亲冉顺芝每天都早出晚归,白天外出打工挣钱,晚上回家干农活。即便这样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供姊妹几个读书。

为了帮母亲分担家务,李继东很早就辍学了,做饭、挖土、挑粪什么农活他都做过,一边干活一边还要照顾年仅四岁的弟弟。

那个时候,李继东根本没有余力去寻找父亲,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父亲离家出走的疑惑只能深深埋在心底。

就在一家人为生活努力拼搏的时候,一张4000块钱的欠条犹如一座大山压了下来。

据了解,李光清在临走前居然还欠了信用社4000块钱,这对八十年代的李继东家里来说,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

直到几十年后,李继东还依然记得,为还清父亲欠下的4000块钱,一家人大冬天连鞋都舍不得买,只能光着脚丫踩在雪地上。从此之后,全家对父亲的思念慢慢变淡,或许在还清欠款的那天起,李光清在他们心中就已经不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暂联系,却未归家

就在全家都以为父亲去世的时候,1995年,李继东竟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

信中李光清表示,自己需要办身份证用来存钱,并附上了一张自己的证件照。他还在信中写到,自己没有在外面干坏事,等身份证办好了就会回家。

李继东看到信后,思念再次涌上心头。

虽然信中只有短短几句话,虽然信里李光清没有对自己为何不辞而别作过多解释,也没有谈到自己的近况,更没有问候家人,但李继东仍然是欣喜的,那一瞬间,李继东心中对父亲承诺要归家的喜悦掩盖了之前的怨念。

随后,李继东按照父亲的要求,帮他办好了身份证,并寄到了他指定的地点——云南开远。

但令李继东没想到的是,身份证一办完,父亲又一次毫无音讯地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继东对父亲李光清感到十分心寒和失落,他不明白为何父亲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自己。

为了找到李光清,弄清事情真相,李继东曾按照邮寄地址到云南开远找过两次。

人生地不熟的李继东在云南的寻亲之路处处碰壁,偌大的城市里没有一点关于李光清的线索,这两次寻亲结果都已失败告终。

但回来后的李继东并没有放弃,他还多次给那个地址写信,可惜信件都被悉数退回。

他不清楚其中缘由,只是一次次失败,让李继东心中对父亲的思念又渐渐褪去,心中更多的是涌上了不解、疑惑,甚至是讨厌。

李继东打心底里觉得,李光清是自己不愿归家,他狠心地抛下了姊妹四人和母亲,让他们一家人受尽无数辛酸苦楚。

这一次云南之行,让李继东放弃了要带父亲回家的想法。但接下来一封陌生的电报再次打破了李家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幸福、平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封电报打破平静

从李光清离家已经过去了25年,25年后的一天,李继东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昆明署名为钱尚宣的电报。

电报中钱尚宣表示:李光清重病,接报后请速回电话。

这封电报让李继东感到震惊不已,李光清这熟悉又陌生的三个字,再次出现在李家人眼中。

但这一次,李继东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惊喜和轻信,全家人都一致认为,电报中的李光清并不是他们失踪了25年的父亲,李继东认为这是一份诈骗电报。因为在那个时期,这种诈骗经常发生,隔壁村的村民也在不久前收到过类似的电报。

但经过翻来覆去的阅读,李继东对这份不明不白的电报产生了许多疑问。

钱尚宣是谁?他为何会有自己的联系方式?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李继东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和钱尚宣进行通话,了解其中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李继东感到奇怪的是,在电话中,钱尚宣没有表明确切身份,只是说和李光清是在云南认识的,并且,他也没有办法出示李光清的相关证件,更没有办法让李光清本人和李继东通话。

钱尚宣只是一再强调,让李继东去看云南《春城晚报》上的一则报道。

带着疑惑,李继东去查阅了那则报道,报道上的内容更是给李继东一家人当头一棒。

李光清因酒醉走路摔倒,导致中风瘫痪不起,好心人钱尚宣把老人送去医院并垫付了医疗费。

看着报纸上老人的形象,李继东无法确认他就是消失25年的父亲李光清。

李家其他姊妹也认为:报纸上的老人看起来并不像自己的亲生父亲。毕竟当年李光清离家时,子女都还小,在他们记忆中,父亲的模样早已变得模糊。

或许是出于对当年事情的好奇,又或许是想找到父亲讨个说法,李继东还是不愿意放弃一丝希望。

于是,李继东在劝说家中其余姊妹后,决定先带着三妹李继香和小叔一同前往云南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落石出

带着无数的疑问,李继东一行人踏上了云南昆明之行。

在钱尚宣的引导下,李继东来到李光清目前居住的出租房内。

在一个不足七方米的小房子里,只有一盏灯光微弱的吊灯,一张缺角的桌子上凌乱地摆放着吃的用的各种杂物,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恶臭味和霉味。

房间角落的小木床上躺着一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老人,他盖着破烂不堪的床褥,由于大小便不能自理,他只能在床上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幸中的万幸是,老人在以前上班的工地上认识了一位工友,工友好心、无偿地照顾他的起居,不然可能他早已悄无声息地死在出租房内。

看到老人的样子,李继东和妹妹李继香忍不住哭出来了。

即使分别了25年,即使父亲早已不是当年离家时年轻的模样,但李继东还是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李光清。

李继东努力压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询问李光清为何当年要抛下一家人?这25年来究竟在外面做什么?

面对儿子的质问,李光清没有办法说出口,也不愿意说出口。只是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不停摇头、点头。

李继东从李光清痛苦的表情看出,李光清似乎是想要逃避这25年来发生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周围人告诉李继东,李光清平日里靠捡垃圾生活,有时候也会去医院当护工、去工地打更。

他一直都是独来独往,从来不与其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有和钱尚宣喝酒的时候偶尔提一两句过去的生活。在大家眼中李光清就是一个命运悲惨的老头。

25年前,李光清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何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回家呢?

原来,当年李光清的确是去贵州收账的。但是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不仅没收到账,还被人骗了。他不想身无分文地回家,被村里其他人笑话。于是打算一定要在春节前收到账再回家。

而在收账这段时间,李光清就在贵州打零工,结果认识了一个来自云南的女人。

女人怂恿李光清跟她一起去云南,并告诉李光清云南的生意好做,能挣大钱。

听到能挣钱,李光清二话没说,就跟着女人来到了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与愿违,云南的生意并不好做,李光清根本没有挣到钱。

就在这时,女人却跟李光清提出要和他结婚。这可把李光清吓坏了,但女追男隔成纱,时间一长,李光清耐不住女人追求,又联想到女人对他的百般照顾、不离不弃,李光清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但毕竟自己是有家室的,是不可能跟她结婚的,最终,权衡之下,李光清决定跟女人同居。

好景不长,俩人在一起没多久,女人突然连夜消失了,只留下身无分文的李光清一个人在云南生活。

直到这时李光清才清楚,自己大概是被骗了。但碍于面子,他不敢回家,就在云南过起了无依无靠、居无定所的日子。

就这样李光清一直在云南生活了十多年,直到有一天,李光清实在太想念家人了,也或许是人老了总想着能落叶归根。于是,他在云南做完了最后一份护理工作后,领了工资,买了新衣服,打算第二天就动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重庆。结果意却发生了意外。

动身的前一天,李光清喝了点酒,算是对自己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做最后的告别,可结果不知不觉喝醉了,一时失足摔成了中风,从此瘫痪在床,别说回家了,就连下地都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一切的李继东,既对父亲悲惨的遭遇感到痛心,又非常的纠结。

难道在父亲心中面子比亲生子女和结发妻子更重要吗?为什么中途有机会回家,却还是不迷途知返、一错再错?他不知道该不该带父亲回家。李继东明白,这件事他不能一个人做主,还需要询问家中其他人的意见,特别是自己的母亲冉顺芝。

因此,李继东一行人又带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回乡之路

背父回家

回到家后,就要不要将李光清带回家,李家人发生了剧烈地争吵。

最初,李家姊妹及母亲冉顺芝是非常反对接父亲回家的。

在她们心中,父亲、丈夫这个词早已陌生,对李光清的思念早已在孤儿寡母度过的艰难岁月中变成了忧怨,甚至是愤怒和仇恨。

可不管怎样,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李继东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劝说一家人同意将父亲接回家,并由自己赡养。

李继东后来也说出了自己内容的真实感受:当自己看到父亲的惨状后,恨意就逐渐消退了,虽然李光清那时已经无法亲口解释他心中的疑惑,但李继东也开始慢慢试着去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

血浓于水的亲情岂能说断就断,李光清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没办法做到绝情地抛下父亲一个人在暗无天日的出租房里等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经过李继东的一番劝说,李家其他姊妹也纷纷转变态度,表示愿意把父亲接回来。

紧接着第二天,李继东就赶往到了云南,亲自去接李光清回家。

到达出租房,李继东给李光清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亲自背着父亲,赶到火车站。在站台上,干瘦的李继东背着父亲,缓慢前行。在李继东的背上不仅仅是父亲,更是一份责任。李继东也彻底放下了内心的芥蒂,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重新接纳父亲的勇气和决心。

孝字为先

在村口,许多村民自发地赶来欢迎李光清回家。他们热情地和李光清打招呼,并一路护送到家。

在村民眼中,以前那个血气方刚的中年男子早已不复存在,他们看到更多的是李家子女令人为之动容的孝心。

这场时隔25年的团聚比想象中更热闹,因为李家四姊妹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李光清也从走时的青年,变成归来时儿孙满堂的长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这一切,李继东欣慰的露出笑容,或许这才他心中真正的大团圆。

在李继东心中,此时是否能回答他心中的疑惑早已不重要了。

此时的李继东只想好好照顾李光清,让父亲安享晚年,能够在李光清人生中的最后一段岁月中,做好一个儿子的角色。

希望在往后的岁月中,李继东一家人能够平安顺遂地度过,能够在彼此的生活中弥补缺憾、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