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参加全国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管理工作座谈会的行业代表莅临汾河晋阳桥段,实地考察汾河生态复苏治理保护情况。阳光下的汾河,波光潋滟,风景如画。两岸树木倒映水中,能看到游鱼徜徉。听着解说员的现场讲解,仔细阅读现场展板的介绍,太原市委、市政府自1998年起持续推进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让与会代表深受震撼,“连续20余年的不懈奋斗、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值得我们学习。”

我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出台了《太原市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将汾河、玉门河、风峪河、白石河、涧河列为重点复苏对象,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从河道清淤到植被恢复再到生态修复,从娄烦、古交的上段,太原城区的中段,再到清徐以南的下段,在188公里的区域内,主动谋划、因势而动,从控源截污到流域清淤,一系列举措环环紧扣、步步为营。

依托科学的生态补水机制,确保汾河流量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推进各级河湖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实施幸福河湖建设,充分挖掘汾河两岸文化内涵。推进晋阳湖与清水河、清水河与明太原县城护城河水系连通工程,一湖点睛的构想已从蓝图变为现实。如今的汾河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有超过165种鸟类在这里出现。“汾河晚渡”仿若重现,“川容如画”近在眼前。

“晋泉复流”同样引起与会代表瞩目。晋祠泉于去年5月14日实现复流,这不仅意味着太原市生态环境发生蝶变,更象征着华北地区生态的持续改善。在参观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和晋祠泉域治理保护数字中心后,与会代表表示:“‘晋泉复流’成果喜人,意义重大,太原市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和晋祠泉域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其中涌现出的经验和做法,让人深受启发,值得借鉴。”记者 周 皓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