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诵

从掌握技能到养成习惯,从强身健体到塑造人格,体育锻炼不仅为莘莘学子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也传递着拼搏奋进的人生态度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启动新一期“奔跑计划”,鼓励学生跑步打卡,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晨光熹微,学生们身姿矫健,校园里洋溢着青春气息。

近年来,体教融合深入推进、校园体育赛事不断丰富,我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在去年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和第一届学青会上,学生选手在比赛中顽强拼搏、追梦圆梦。随着“以体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体育教育、提升大学生体质水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不妨从创新体育课程入手,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些高校在教学中打破原有模式,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具特色的体育课程。例如,北京大学开设骑行课,师生一同骑行打卡北京地标建筑;中国人民大学的体育课增加棒垒球、龙舟、跆拳道等新项目……注重因材施教,增强体育课的综合性、趣味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提升大学生体质水平,一方面要完善考试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阶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考评、加强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要带动学生广泛参与,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共同发力,通过共享资源等方式,让大学生得到多样化的体育指导,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氛围。

从掌握技能到养成习惯,从强身健体到塑造人格,体育锻炼不仅为莘莘学子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也传递着拼搏奋进的人生态度。随着大学体育教育不断完善,大学生们将进一步成长成才,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15 版)